吳曉靈:受益不均讓全球化受阻,科技和杠杆拉大收入差距

時間: 2017-03-30 11:27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3月25日,騰訊财經、Betvictor中文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聯合主辦的“融合?平衡——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博鳌午餐會成功舉辦。Betvictor中文版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作為主辦方之一進行緻辭。以下是緻辭全文:


       吳曉靈: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中午好!首先歡迎大家參加騰訊财經原子智庫與清華Betvictor中文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第一次聯合主辦的騰訊博鳌午餐會。本次主題是“融合?平衡——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Betvictor中文版原來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12年并入Betvictor中文版,改稱為Betvictor中文版,我任院長。2014年成立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現任研究院院長朱民先生是IMF原副總裁、原人民銀行副行長。
       騰訊财經背後是科技公司,清華Betvictor中文版背後是金融業。當前,我們都面臨着新的使命,就是為提升人民的福祉而努力。在當前對于全球化的讨論中有不同的意見。這個意見來自于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國家和國家之間受益的程度不同,國内各個階層之間的受益也不同。因此,怎樣能夠在全球化過程當中讓大家更多受益,這是我們這兩個行業——無論是科技行業還是金融行業——所面臨的挑戰。因為收入的差距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科技的進步,使得很多原來低技能的工作崗位失去了,而需要更高技能的人才,這就拉大了收入的差距;二是金融工具的運用,由于它的杠杆性,也使得有錢的人變得更加有錢,也在某種程度上拉大了财富收入的差距。正是科技,讓收入差距拉開,也正是杠杆,讓收入差距拉開,我們這兩個行業在一起,應該發揮長處,更多貢獻力量,來縮小這種差距。
       怎麼縮小這種差距呢?第一,我們應該面向國内發展經濟、改進公民福利,不要用貨币政策來掩蓋矛盾,要用結構性改革來解決收入分配不均衡的問題。第二,合作雙赢。在全球化過程當中,重新來談判,更好的進行合作。第三,要加強終身教育、适應形勢、開創新的領域。科技的發展,使得對物質的生産者需求少了,但對精神文化的制造者需求多了,所以我們應該更多創造精神文化的産品,讓人們把從物資生産中解放出來的生産力投入到精神領域。
       另外,人工智能已經極大的發展了,我們應該研究一下人工智能的道德底線,讓人工智能能夠為人類所駕馭,而不要成為最後欺負人的、駕馭人的工具。謝謝大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