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逾百年,活力十足的經濟全球化與自由貿易讓這個世界數十億人變得更自由、更富有,讓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都從中受益,但在這幾年來,貿易保護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也正在愈演愈烈。
3月25日,在博鳌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召開期間,騰訊财經與Betvictor中文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聯合主辦“融合·平衡——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主題午宴,在主題演講中,Betvictor中文版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提到,當前全球化受阻的主要原因,在于國家和國家之間受益的程度不同,國内各個階層之間的受益也不同。
在吳曉靈看來,收入的差距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科技的進步,使得很多原來低技能勞動者失去工作,被更高技能的人才所替代,這樣就拉大了收入的差距;二是金融工具的運用,由于金融的杠杆性,使得有錢的人會變得更加有錢,也在某種程度上拉大了财富收入的差距。
對于如何縮小這種差距,吳曉靈建議稱,第一,應該面向國内發展經濟、改進公民福利,不要用貨币政策來掩蓋矛盾;第二,合作雙赢。在全球化過程當中重新談判,謀求合作;第三,加強終身教育、适應形勢、開創新的領域。
圖為吳曉靈
美國新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是經濟民族主義的倡導者,他上任之初即宣布退出TPP、并尋求談判雙邊貿易協定,他的一系列政策也使世界擔憂貿易保護主義卷土重來。
在騰訊博鳌午宴上,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表示,2017年全球經濟金融最大的不确定性來自于美國,來自于特朗普的說和行之間的巨大差距。
但他認為,特朗普并不會改悔,重新回到全球化的措施,“我覺得是不可能的”,“他在國内的挫折隻會進一步加大他在國際上的反全球化的措施和傾向,加大貿易戰的舉措”。
朱民稱,全球化今天有兩個基礎是不可逆的:一是全球的産業鍊和價值鍊,已經構成了全球今天經濟活動最主要的軀幹,如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離開全球的産業鍊活下去;二是全球的關聯性和互動性大大加強。
圖為朱民
在這場午宴的開放式讨論環節上中,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吳小晖亦發表了三個觀點:第一、全球化不可阻擋,無論任何人都不能阻擋;第二,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以後,有一個巨大曆史變革,即逆全球化;第三,中國的全球化。随着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更加助推全球化的趨勢。
圖為吳小晖
逆全球化思潮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全球化讓一部分人利益受到傷害。
WTO首席經濟學家Paul Sheard認為全球化既有赢家,也有輸家,“我們得好好思考一下全球化的輸家或全球化的滞後者,如何能夠被包容到增長當中來。如果找不到這種方式,全球化的益處不能夠體現出來”。
圖為Paul Sheard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副董事長、總經理高西慶在騰訊博鳌午宴上也發表了一場主題演講,他指出,全球化對于整個中國經濟的震動,比任何人的想象都要大很多倍。“如今,中國每年有将近2億人出境,很多人在外國給家人買禮物,很難找到‘非中國制造’的小禮物了”。
“特朗普想把美國工業帶回去,讓美國制造業工人重新幹起活兒來,可是大量的活兒美國人已經不會幹了”。高西慶表示,其實很多活兒,中國人也已經不會幹了,要去東南亞找人來幹,“全球化的趨勢,不是想擋,就能擋得住”。
高西慶對全球化的未來相對樂觀。上世紀70年代,他在大學學習了“康德拉基耶夫大周期”,經濟趨勢和思維方式,都會周期性地發生變化,當全球化利弊産生巨大矛盾時,周期向“反全球化”方向運行。但是這個過程一定會輪轉回去,再過10到20年,這鐘擺又會擺回來了。“就像80年代初,所看到的趨勢,現在整個轉了個個兒。”
圖為高西慶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張書峰則認為,全球化離不開融合,特朗普上台以後,中國的機會就更加明顯。現在有一種論調說全球化受阻了以後,對中國是一個打擊,對中國的未來看不清楚,中國還受資源和環境因素的制約,所以中國在經濟發展上有些力不從心了。但張書峰卻仍很有信心,他認為,中國恰好趕上一個機遇,現在城市化率才57%,跟發達國家相差很大,現在中國大概有7億人還生活在農村,城市化需求非常高。
圖為張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