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進朱甯教授的辦公室,四本英文版、韓文版、繁體版、簡體版的《剛性泡沫》格外醒目。“明年馬上要出版日文、法文、西班牙、葡萄牙文版本。”這已是朱甯出版的第二本專著。
作為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的博士生,朱甯正在中國傳承着“行為金融學”的衣缽,正如席勒所言,“朱甯的著作點到了中國經濟的敏感之處,它會引發全世界的興趣。”
朱甯現任Betvictor中文版泛海講席教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全球并購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憑借着在北京大學、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的求學經曆以及在美國加州大學、雷曼兄弟、上海高金、清華五道口的執教經曆和從業經驗,朱甯正深耕于豐富深厚的金融研究沃土之上。

在緻力于金融研究之外,朱甯更有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的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等十餘篇學術論文。
專注于經濟金融研究的朱甯從小對曆史充滿了興趣,朱甯的祖父是一位心理學教授,早在1933年就在康奈爾大學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朱甯自小就對心理學研究耳濡目染。
多元的興趣、多重的文化背景讓朱甯在金融學研究中更具宏觀、縱深的政治經濟大視野,而在耶魯大學的博士求學經曆無疑讓朱甯厚重的知識沉澱真正激發出來。
“除了席勒教授之外,耶魯大學商學系導師威廉·戈茨曼也對我産生了很深的影響。威廉教授不僅研究興趣廣泛,生活中更是熱愛曆史和社會科學,還是一家博物館館長。”在導師們的言傳身教之下,朱甯不僅在行為金融這一交叉學科展露不凡,更将研究領域延伸到了中國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
翻閱朱甯個人的微博和專欄文章,中國政府債券評級、人民币彙率、股市變動、自貿區金融改革······朱甯的研究課題議題廣泛,但無一例外都集中在中國當前的經濟熱點。
除了行為金融學之外,資産定價及投資、公司銀行及企業破産、中央财政狀況及債權市場發展都納入了朱甯的視野當中。
早在1993年在北京大學就讀國際金融專業的時候,朱甯就耳聞過當時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少年時代的憧憬在人到中年依舊鮮活,基于學院在國内商學院的研究水準和學界聲望,朱甯毅然加入了清華五道口。
目前朱甯已開始向學院EMBA 2015春季班學生授課《行為金融學》,“朱甯老師的課程将理論和實操相結合,通過對全球金融泡沫的介紹,讓我們正确看待風險,對公司對外投資與上市很有幫助。”朱老師甫一登上清華五道口的講台,就獲得了學生們的歡迎。
“我對行為金融學研究主要着眼于對投資者的行為分析及對資産價格的影響”,朱甯表示,“行為金融學比傳統金融學更适合中國國情。”行為金融學同樣在中國的發展面臨挑戰,“中國市場情況獨具特色,國外很多金融學家認為中國經驗在國際市場上不一定具備代表性;此外,理論檢驗也需要更長時間的積累和觀察。”
作為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的副院長,朱甯也開始着手研究院管理,未來還将以舉辦高端論壇等方式積極開拓研究院的對外影響力。
同時,作為研究院全球并購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朱甯正在制定該中心未來的發展規劃。“中心将每年發布兩次并購重組的白皮書,對全球及中國重要的并購重組案例進行梳理和集納,使之成為實踐的熱土。”
盡管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态勢正風生水起,但目前國内對其系統性學術研究較少, “國内企業未來還應關注收購之後的資本重組及處置分配,幫助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升級。”
“中國企業未來應在事前、事中、事後做好詳實準備,克服境内外不同監管和法律要求、不同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融合的挑戰。”朱甯認為,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步伐穩健将有利于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同時通過引進國外技術服務可以推動國内産業結構升級改造。“作為高校智庫,全球并購重組研究中心能在此過程中發揮更大的決策參考作用。”
金融學是社會科學中實踐性最強的學科,席勒教授曾編制美國房地産指數并在市場上取得不菲的成績,歐美高校金融教授不僅可以創辦公司,而且一線資深從業者還有機會回到高校返聘執教,“摩根斯坦利亞洲區前主席史蒂芬·洛奇、尼克斯聯合基金公司創始人及掌門人吉姆·查諾斯都在耶魯大學擔任高級研究員。”
對于近期出台的“允許科研人員和高校教師适度兼職兼薪”的政策意見,朱甯抱以積極評價的态度,“政策的支持将營造出寬松的科研環境,理論最終要轉化為生産力,實踐能破除天真的假設,也能開拓新的研究領域。目前我也擔任企業的獨立董事和投資顧問,今後還可深度參與企業并購重組的實際業務操作中去。”
除了高密度的學術科研之外,朱甯還是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達沃斯經濟論壇顧問和專家組成員,并有較高的媒體曝光度。
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朱甯分享了他的經驗:“我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喜歡網球、遊泳。一般早上4點半起床,早上是我效率最高的時候,《剛性的泡沫》這本書就是利用早起的時間完成的。”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健康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讓朱甯在豐富多元的研究領域遊刃有餘,“西諺有雲:人生隻有一次,要盡可能活得豐富多彩,做研究也是一樣。”朱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