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清朗的笑聲是張曉燕帶給人的第一印象;走近張曉燕,你更會被她的熱情與活躍所感染。這位幹練的女教授已在國際學術界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學術建樹之外,張曉燕更難得地擁有商學院管理經曆。在深耕于美國學術界和教育界之後,她将更深沉的目光投注到了祖國的發展。
“做空”是調整市場的不二法門還是加速市場投機的洪水猛獸? 打開這個黑盒子是利還是弊?經過不懈的努力和長期跟蹤,針對美國市場的做空,張曉燕已取得豐碩的學術成果和政策建議。
從2008年至2016年,經過8年的努力、搜集38個國家的詳實的實證數據,讓張曉燕對做空這一課題有了抽絲剝繭的深入了解,從過程效果分析到對做空的監管管理研究,四篇學術論文逐步奠定了她在做空領域的學術地位。
通過對比曆史上以及世界上多個國家針對做空交易的監管經驗,張曉燕認為溫和監管更能促進做空的積極作用,嚴厲監管反而大幅增加交易成本,應該謹慎使用。
除了做空之外,張曉燕在量化投資和對沖基金研究上同樣取得豐碩研究成果。她關于波動率對股票價錢的影響的論文是2000年以來被引用最多的10大金融論文之一。文章發現,波動率大(風險大)的股票将來的回報率較低。這個發現悖于大量的模型預測,成為學術界的一個謎題。此後,大量的學術論文緻力于解開這個謎題,同時由此産生的波動率投資戰略也被大量對沖基金所采用。
目前張曉燕研究方向集中在國際金融、實證資産定價、應用計量經濟學,在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等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她與Ekkehart Boehmer、Charles Jones合作的論文"Which Shorts Are Informed"于2005年獲得BSI伽瑪基金會獎,2007年獲得Journal of Finance 的Smith-Breeden獎。她于2009年獲得密西根大學第16屆三井金融研讨會最佳論文獎。她關于國際金融和資産管理的研究獲得了歐洲中央銀行獎和Q Group研究基金。
美國市場的研究成果會在中國有何反應?學術政策建議将對中國監管産生哪些影響?張曉燕面臨着更加嶄新的命題。
日新月異的中國市場對喜歡做新事情、學新事物的張曉燕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美國與中國的市場環境千差萬别,中國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被理解,龐大的中國個人投資者理應受到更好的金融教育”。
适合中國市場的做空監管機制、國家隊救市的有效性研究、中國房市價格指數量化研究……張曉燕已經着手研究數個中國市場課題。而身兼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曉燕還積極關注區塊鍊、大數據、金融科技、資産證券化等現階段熱點問題,“申請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召開國際性的研讨會目的都是産學研結合”。
面對新鮮的課題、取得諸多的成績,實證和計量是張曉燕研究的利器。“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自認資質普通的張曉燕有着一顆不服輸的心,“金融學兼具文理屬于交叉學科,這樣不容易走極端”,尚在北京大學就讀本科時,她選擇了金融學。 北大畢業後,張曉燕又選擇了金融人才濟濟,離華爾街咫尺之遙的哥倫比亞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盡管直言“金融能賺錢,賺錢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實際上張曉燕從未離開學術界。“一度想去市場上檢驗一下研究成果,但不幸遇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張曉燕笑談起自己的職業生涯。
除了紮根學術界之外,從康納爾大學再到普渡大學,張曉燕也逐步由研究轉向商學院管理,難得地同時具備學術及管理經驗。
“研究是商學院的生命,商學院的管理就是要尊重學術資源、将智慧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社會發展”,張曉燕坦言說,“我在美國先做金融研究,然後做金融系系主任,覺得做學術難、做人的管理更難,尤其是在推動革新和變化上。”
她同樣不吝将自己的赤誠播撒到國内金融教育界,“清華五道口是年輕的學院,我将毫無保留地将自己的高校管理經驗引入到學院建設中,幫助學院建成國際一流的商學院。”
在繁重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之餘,張曉燕坦言教學是她的最愛。張曉燕像一位母親一樣關心學生的喜好。“我很愛我的學生、很在乎他們,當老師要有一顆當母親、當朋友的心,要知曉學生們在想什麼,他們的難點痛點在哪裡。”張曉燕的課堂上充滿着熱情與感染力,“我很喜歡自己教授的内容,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分享給更多的年輕人。”
張曉燕的熱情與負責還體現在一次越洋在線訪談上,2013年她以普渡大學金融學副教授的身份在“人大經濟論壇”上進行了一場在線訪談活動,風趣詳實地回答了國内學子 30多個問題,實際上這場在線訪談是一次跨洋訪談,“做完訪談已經是美國時間淩晨兩點多了,但如果能幫到學生們我就會很開心”。
在康奈爾大學期間,張曉燕被多次提名Apple教學獎,在普渡大學的課程評估體系中獲得了罕見的滿分10分;2014年她被提名為世界“40歲以下最佳商學院教授”。“這位活躍的金融學老師為課堂注入了活力。每次帶完八周的課程,她整個人都會瘦5斤”——美國商學院教育界8大未來之星的頒獎詞是這麼描述張曉燕的。
“我做每一件事都盡量從大局出發,我又天生有好奇心,有熱情和責任心”,這是張曉燕的自我評價。中國呈現出的新氣象和湧現出的豐富課題給了張曉燕更廣闊的空間,“創新在中國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我在中國能找到更新的研究課題”張曉燕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