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的高材生,這位年輕的80後講席教授已有過三次華麗的人生轉身:從基礎學科轉為金融學術研究,再深入到行為金融與宏觀金融,從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講席教授轉入到清華五道口,每次看似偶然的轉型實則付出了不懈的堅持努力,讓我們聆聽餘劍峰教授三次人生轉型的故事。
餘劍峰教授目前是Betvictor中文版金融學講席教授,他同時也在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持有 Piper Jaffray教授頭銜。

餘劍峰教授身材瘦削但思維活躍,言語中透露出不落俗套的率真與坦誠。14歲時,這位江西少年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之後就讀于統計金融系,在獲得中國科技大學概率統計學學士之後又相繼獲得耶魯大學統計學碩士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金融學博士。
談及自己為何從統計學轉向金融學時,餘劍峰笑言“挺偶然的”,“在耶魯大學博士二年級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跟舍友去聽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何華《連續時間金融》的課程,”就是這次旁聽改變了餘劍峰的研究方向,“我當時很震驚,雖然課程所使用的數學工具并不複雜,但卻解決了實際問題。” 抽象的數學一旦和現實相結合便引發了餘劍峰極大的興趣,受到啟發的餘劍峰意識到,數學這一基礎學科可以作為工具,“以前從未想過高深的數學可以有這麼多應用,應用才是數學的最終使命,解決現實問題才是終極目标。”
彼時已是博士三年級的餘劍峰幾乎已經完成統計學博士論文,在學以緻用的強烈感召下,他不惜舍棄即将到手的耶魯大學統計學博士學位和有望進入的華爾街工作,毅然轉入到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攻讀金融學博士,“可能當時也覺得自己年齡小,有時間可以‘揮霍’吧。”餘劍峰如今笑着解釋自己的人生選擇。
而從統計學轉向金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最開始沃頓商學院Stavros Panageas教授交給我一個論文課題,我廢寝忘食了一個多月,終于推導證明出複雜的數學結果,拿到結果之後Stavros教授寥寥數筆就将複雜的數學方程賦予了經濟學的意義,這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從單純推導數學公式到賦予明确的經濟學含義,這讓餘劍峰意識到,具備經濟學的視角和思想是如何重要。而有着堅實數理基礎的中國人往往傾向于複雜的論證過程,在深入了解金融之後,餘劍峰也逐漸明晰了“論證工具越簡單越好”的觀點。
談及自己為何專注于行為金融與宏觀金融,餘劍峰将之歸于“德州撲克”。“讀金融學博士的時候,每個周末我跑到紐約和同學打德州撲克、聊天,聽他們華爾街上的種種見聞。” 市場上的非理性行為引發了餘劍峰的興趣。餘劍峰發現,現實生活中會出現諸如投資者情緒波動等不可控因素,“除了市場有效假說之外,行為金融學更能解釋市場的不理性。”為此,餘劍峰又開始大量涉獵心理學、社會學書籍,試圖理解、解釋經濟學現象,這一研究方向也延續到了現在,他緻力于行為金融和宏觀金融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并很快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
餘劍峰的研究成果曾獲得多項獎項,其中包括美國金融學會2012年度史密斯·伯林頓一等獎,并多次在芝加哥量化聯盟學術會議上獲獎,他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金融期刊》、《金融經濟期刊》、《貨币經濟期刊》、《管理科學和動态經濟評論》等學術刊物上。
憑借出色的學術成果,2008-2016年餘劍峰在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一步步從助理教授成長為長聘副教授、長聘正教授、Piper Jaffray講席教授,提前3年破格晉升為卡爾森管理學院的曆史上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從2011年起成為美國聯邦儲備銀行(達拉斯)的研究員。
在2014-2015年學術休假期間,餘劍峰來到Betvictor中文版擔任訪問教授,“期間為碩士們開設了一學期的行為金融課,也給博士們做過講座。”也正是這次訪問經曆堅定了他回國發展的決心,“在美國當教授就能預想到未來三十年的人生狀态,可能在國内我能發揮出更大邊際效用、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