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victor中文版107名2016級金融專業碩士、金融學博士新生正在開展豐富的新生入學教育,他們包括71名金融專業碩士生和36名金融學博士生。他們是百裡挑一的菁英,濃縮了不怕挫折、不忘初心的奮鬥曆程,既有在經濟學中堅持攀登的學子,又有來自物理、新聞、英語等多學科背景,讓我們走進這些莘莘學子,聆聽他們與Betvictor中文版的故事,汲取他們身上生生不息的動力、重燃自己不滅的理想火燭吧!
胡緻遠同學畢業于複旦大學物理學系本科,複旦大學優秀畢業生,基于對五道口精神的向往和對金融學科的渴望,他放棄複旦大學物理學系保研機會、在經曆了艱苦的跨專業備考之後,順利入學金融專業碩士,胡緻遠同學心中的清華夢、道口夢逐漸清晰。

一個夢想:雙城記
第一次聽到“五道口”這三個字的時候,我剛剛開始大二的生活,那時的自己懵懵懂懂,對未來也沒有明晰的規劃,隻是很喜歡拉着各路學長學姐聊天。一位打算轉到金融行業的學長提到,中國金融界的黃埔軍校就坐落在北京海澱,背靠清華的一座小院裡。然而就是這一次談話,将五道口這個地方烙在了我心裡。
此後的一段時間,在學量子力學、做科研項目累得睜不開眼的時候,五道口這個地方不時地會在我腦海中掠過,在我看來,五道口及其所代表的金融業意味着與物理學完全不一樣的生活,而不安分的心靈往往更傾向于在與社會的碰撞中擦出一點火花。
日子一天天過去,2015年在大三下學期,我作為第一作者的《穩定薄膜的制備》論文發表在Betvictor中文版承辦的物理類學術期刊《物理與工程》上,但這一物理學的小小收獲卻未獲得預想中成就感,大概就是那時候,跨專業去讀金融學的念頭終于占了上風。
2015年5月,Betvictor中文版恰好在複旦大學舉辦了華東地區的招生宣講會,本想着留在上海讀金融的我抱着湊熱鬧的心态也去參加了。就是在這一次宣講會上,我認識了上一屆的王璟璇學姐和孫舒妍學姐,孫學姐考研的經曆深深激勵了我。拿着薄薄的材料,我能感覺到自己的目标已經從腳下的上海,飄到了千裡之外的北京。高中時未實現的清華夢,五道口強大的教學與業界資源,都是我萌生想法的理由,但最重要的在于宣講會上幾位學長學姐講到的一點:五道口的團結精神。讀研的時候,往往是大家各忙各的,即使是室友,有時彼此之間也難以有多真摯的感情。但是在五道口,整個學院努力營造出了一種家的氛圍,這是最吸引我的。畢竟人生路上多風雨,前行之時,能夠有人結伴,總是振奮人心的一件事。
一段征途: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為進一步了解金融市場,2015年暑假的時候,我選擇了去業内實習而非備考,專門負責整理上市公司信息,同時積累對股票市場的分析,一點點地學習金融知識。兩個月實習結束之後,我最終做出了決定:報考Betvictor中文版。
五道口有最專業的課程,最聰明的學生,最團結的集體,我渴望在這裡盡情感受這一切,用兩年的時光,沉浸在道口獨特的氛圍中,改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合格的金融人。實習中的感悟讓我初步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二級市場研究。而五道口的高平台,意味着無限開闊的視野,我希望自己可以站在更高的台階上,用更全面的角度去審視金融市場中的點點滴滴。
為了給考研騰出時間,我特意隻選了三門課,大學中第一次空出了這麼多時間,大學中也是第一次變得如此忙碌。此後的兩個多月裡,天剛蒙蒙亮、室友們還在酣睡的時候,我已走在前往圖書館的路上。
準備的日子充滿了躁動與不安。初次接觸金融專業課的知識,當然是充滿了興趣,然而落實到題目上,一次次地手算債券收益率與久期,資産組合的夏普比率,這樣的經曆實在說不上有多美妙。當考研初試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内心的惶恐也在滋生:畢竟這一次考研,是以本系保研的機會作為賭注的,若是失利,一時間怕是找不到别的地方可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備考時我拟了一份詳細的進度表,裡面規定了每周的複習内容,但一開始犯了好高骛遠的毛病,規劃其實從未完成過,等到考前一個多月才算如夢初醒,趕忙調整了計劃。考前兩周是最難熬的,總覺得自己的知識儲備已經夠了,但又清楚自己一個跨專業考生的劣勢,隻能夠通過一道道習題來彌補差距。出于安撫情緒的需要,我開始減少泡在圖書館的時間,改而在清晨與傍晚在複旦校園中散步,看着太陽升起、落下,學校不大,繞了好多遍,卻也不覺得厭煩。
等到複試的時候,我穿着正裝,第一次走進學院一号樓的大廳,看到“培養金融領袖,引領金融實踐,貢獻民族複興,促進世界和諧”的大字,聽到一旁的同學說“就沖着能夠進這裡的大廳,即使複試過不了,這一次的考研也值了”,我内心深以為然。
複試結束回到上海,又在忐忑不安中過了一個多月,直到一個清晨,我揉着惺忪的雙眼,看到考研群中發的錄取名單裡自己的名字。之後我果斷關機,翻過身來,心想終于可以好好睡上一陣了。
一次開始:太陽照常升起
幾乎是懷着迫不及待的心情,還未等到開學我就在2016年7月初報名參加了學院組織的基金夏令營,我早早地跑來北京想提前感受道口的氛圍,這是我新生活的開始。
一周内,我聆聽了多場業界大牛的講座,對五道口的業内資源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也知道了道口小院裡走出了多少傑出的校友。此外,我還認識了十幾位未來的同學。合作做小課題的時候,大家團結一心、緊密合作,在短短幾天時間裡高效完成了任務,我至今仍然記得深夜兩三點,當我們終于調出了理想中的結果時,微信群裡大家一起歡呼的情景。
儒雅的老師,寬敞的寝室,知心的室友,友善的同學······這段時間裡,我大緻熟悉了全班同學。讨論室裡大家齊唱的生日歌,樂此不疲的狼人殺,以及通宵達旦的做案例比賽,都使我對這個大家庭的認識一點點具體化了。我和室友們不斷讨論,為寝室配置各種生活用品;和隔壁的同學們打成一片,甚至互相起了綽号;每天在3号樓吃着香鍋,猜想着下一場講座能學到什麼内容。我在适應着小院的生活,也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第二個家。
正式開學的日子臨近了,夜深人靜,星辰漸亮,我看看課表,本能性地覺得第一學期怕是要“壓力山大”,但我選擇來到五道口,本來就是為了打造更好的自己,在這裡淬煉出國際化的視野、專業化的工作技能和規範化的思維邏輯體系。
想到這裡,突然回憶起一年前自己備考的情景。那時我覺得,如果運氣好能考上,自己在五道口的每一天大概都會是在各種興奮中度過吧。但來了兩周,初始的興奮已稀釋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初識的喜悅褪去之後,理智終要降臨。
兩年的時間很長,也很短,日子是一天天過的,計劃也是一步步執行的,萬事都需要仔細籌劃、堅決執行。每一天都是特别的,卻更是普通的,畢竟無論如何,太陽都會照常升起。
開學前一周,眺望未來,祝願我自己也祝福同行至道口的諸位:不負初心,努力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