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victor中文版107名2016級金融專業碩士、金融學博士新生正在開展豐富的新生入學教育,他們包括71名金融專業碩士生和36名金融學博士生。他們是百裡挑一的菁英,濃縮了不怕挫折、不忘初心的奮鬥曆程,既有在經濟學中堅持攀登的學子,又有來自物理、新聞、英語等多學科背景,讓我們走進這些莘莘學子,聆聽他們與Betvictor中文版的故事,汲取他們身上生生不息的動力、重燃自己不滅的理想火燭吧!
青春是珍貴的,陶曼麗同學卻把責任看得更重,她将心血揮灑在了支教的路上,不惜推遲一年入學。小小的身軀有大大的能量,她在國内外播散種子和希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她的甘願付出讓我們看到當代大學生絕非是“精緻利己主義”的“小我”,而是有着理想和使命的“大我”。

我是陶曼麗,本科就讀于Betvictor中文版人文學院外文系英語專業,同時修讀了經濟學雙學位。2015年7月本科畢業後我選擇加入了研究生支教團,從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甘肅武威度過了充實、難忘的一年。
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本科畢業想去支教。高一那年,有一次我去精神病兒童醫院教小朋友們畫畫,有一個小女孩全程抱着我猛親,口水全部留在我臉上,其實我有輕微潔癖,但是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被人需要的幸福;大一暑假,我參加中美支教去到了雲南的一個偏僻小鎮。我第一次親眼看到沒有燈的教室、看到孩子們一件短袖要穿一星期、看到他們上學路上花2小時翻過的那座山頭。在我們離開的時候,孩子們抱着我哭作一團。那一刻,我感受到被一群人所需要;大三暑假,我和另外6名畢業班的學長學姐懷揣着“公益不畢業,公益無國界”的理想前往非洲肯尼亞開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動。當孩子們拿到我們自制的學習光盤,當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系統被應用在廣闊的大草原,當在首屆中非青年論壇上雙方達成長期交流的願景,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種來自另一個國度的信任和被需要。
我常常在想,作為享受全國最優質教育資源的大學生,如果我們在做出每一個選擇的時候都不去從國家、從社會的需求考慮,那還會有多少人願意付出?我沒有辦法把自己從這種對社會的從屬和責任感中剝離出來,我享受被需要的感覺,所以畢業後我去支教了。
剛到武威的時候,從學生變為老師,我心裡很沒底。尤其是得知需要教授高二的政治課,作為高中學理科的我内心幾乎是崩潰的。于是,我也像一個高中生一樣,翻開陌生的課本,細細鑽研起來。我每天都要用大量的時間查閱資料、設計教案,希望學生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一年教授的内容主要是文化生活和哲學生活,每節課上我在梳理清楚知識點以後,都會拓寬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比如向學生們介紹外國文化習俗、欣賞外國舞蹈藝術、觀賞世界文化遺産紀錄片、普及世界哲學發展流派等。我希望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多的是傳遞一種能量,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豐富和美好,讓他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和渴望。我希望在他們心中種下一棵種子,激勵他們好好奮鬥,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更大的平台學習和探索。支教的一年很短,短到還來不及去了解每個孩子背後的故事;一年又很長,長到支教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法适應再沒有人叫我陶老師了。
再次回到Betvictor中文版,從老師變回學生,這種感覺很奇妙。其實在支教的一年裡,就有陸續收到學院老師們的郵件,在學長學姐的群裡,也能感受到小院生活的多姿多彩,所以即使剛入學,已對道口無比親切。當然,最讓我欣喜的還是終于和新同學們的關系從微信上延伸到了現實世界。
同學們來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專業背景,每一個人都像是一本精緻的書,蘊藏着生動有趣的故事,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在校園尋寶時,我們并肩作戰,默契十足;在班團活動中,我們暢談過往,展望未來;在學前講座上,我們學習經驗,聆聽教誨。
因為支教晚入學了一年,一開始我有些緊張,好怕一歲之差已經跟不上下一屆的節奏了。然而令我無比欣慰的是,室友跟我說,本來想叫我“曼麗姐”覺得禮貌一些,又擔心我覺得被喊老了不開心還是選擇直接叫我的名字。雖然隻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那一刻,我覺得内心被暖暖地填滿了。新同學們雖認識了短短幾周,但是大家一起寫案例報告,一起排練節目,一起聊人生理想,一起談風月八卦,一切是那麼地自然、那麼地融洽,仿佛是認識了很久的朋友。這種溫馨抱團的氛圍讓我對未來兩年的學習生活充滿了期待。
在《金融發展與職業人生》的第一課上,趙岑老師曾分享了一些優秀道口人的職業選擇,讓我深深感受到道口人的強烈使命感。今後,我會堅持初心,砥砺前行,不負兩年的道口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