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甯靜無以緻遠——訪五道口2002級博士校友肇越

時間: 2016-04-21 15:45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春風沉醉的四月,五道口迎來了35周年院慶。

       35年來,五道口人不怕苦、敢為先,在金融及實業一線默默耕耘;

       35年來,五道口人緊抓時代脈搏,創建中國金融諸多“第一”,開辟了中國金融的新格局;

       35年來,道口談笑有鴻儒,師生皆友朋,以傳幫帶的互助精神塑造獨特的道口凝聚力;

       35年來,五道口人傳承着務實嚴謹的學風,為中國金融改革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光陰似箭,歲月流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都是五道口人不變的信念。

       值此35周年院慶之際,我們甄選了道口精神的踐行者,荟萃成“五道口35周年·灼華人物”系列,再次重溫那些光輝歲月,共同展望五道口的似錦前程。

       桃李天下,風光灼華。

非甯靜無以緻遠

——訪五道口2002級博士校友肇越

       肇越,我院2002級博士校友,現任香港緻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我們在金融街一座大廈裡見到了特意到一層迎接我們的肇越校友。第一眼見到肇越,他的衣着很随意,一身簡單的運動服,眼中卻透露出智慧的光芒。在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中,他就像一位和藹的兄長,向我們親切細數自己在五道口的生活以及職場求索的點點滴滴。

道口收獲:讀聖賢書,聞窗外事

       肇越之所以選擇五道口,是因為以前的學術研究使自己對理論有較好的把握,但對實務的把握和對政策的認識深度不夠,希望通過道口的學習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其他同學不同,因為喜歡專心做一件事情,在道口就讀的三年期間,他辭掉了工作,完全吃住在學校,成為當時唯一“全脫”學習的博士生;因為長期在一個自習室學習,同學們戲稱他有了“專屬”的自習室。

       肇越喜歡道口的安靜,也非常享受在道口的生活。當問及他為什麼會三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的時候,他的回答是“毅力與恒心,不如享受學習的過程”。“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古人所感所思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這段時間裡,他的學術水平和對政策的理解深度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從他所著的《金融資産膨脹與貨币政策困境》的附錄中,仍可以看出對道口求學的珍惜和深深的眷戀。

職業人生:醉心學術,洞察市場

       進入職場後,肇越依然保留着靜心讀書的習慣。大多數在職場奮鬥的人評價自己的方式無外乎兩種——職位上的升遷和物質上的富裕。然而肇越評價自己的方式卻很簡單——進步。當感覺自己一周沒有收獲、沒有進步的時候,他就會把自己鎖在辦公室裡,安安靜靜地讀一整天書。心底無私天地寬,外面金融街的喧嚣無法沾染這一片“淨土”。

       心靈的甯靜使他始終堅持以嚴謹的學術态度從事投行的工作。目前,作為香港緻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的他與緻富證券的結緣是一拍即合的。肇越醉心學術,其所做的宏觀研究對于緻富證券來講存在很高的實踐價值,而他自己也認為學術研究和具體投資策略的制定可以并且應當是一體化的,後面投資策略的制定應當基于前面的學術研究。而學術研究本身也應當是一個閉合的環,不能受到後面環節的影響,保持自身的獨立性。

       心靈的甯靜使他始終能夠以獨立的眼光洞察市場,以睿智俯瞰市場,無論是波瀾壯闊抑或蛛絲馬迹,均一覽無餘、盡收眼底。他認為,經濟學家的高度理性決定了他們很多時候是不了解市場的,他們常常會主觀地認為市場也是理性的,應當按照一系列的經濟理論運行。而事實上,市場往往處于非理性的狀态。比如,目前整個市場陷入一種對某些經濟指标過度敏感的狀态,GDP增長率到底是7.3%還是7.4%,對高度理性的經濟學家而言,差别并非很大。一方面,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未必精确;另一方面,經濟繁榮與蕭條應當是相對于潛在增長率而言。如果實際增長率高于潛在增長率,就會導緻過熱、通脹;如果實際增長率低于潛在增長率,就會導緻失業、蕭條。所以應當同時關注通脹率和失業率,我國的CPI目前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失業更多地表現為結構性失業。同時,經過他在2009年的測算,我國在2008年以後的一段時間内,潛在GDP增長率應當是7%-8%,所以GDP在7%-8%之間都應當是合理區間,從經濟學家的角度來講,不應過分關注,但市場的實際反應卻并不是這樣的。當然市場上還存在很多的非理性行為,這就導緻了雖然從長期來看經濟是負反饋的,但短期内會存在很多正反饋環。而市場理性模式和非理性模式的轉換,正反饋何時結束、負反饋何時開啟則需要對整個市場敏銳的洞察力。

寄語後輩:認真鑽研,重塑經典

       作為宏觀經濟研究領域傑出的五道口師兄,肇越非常關心在校師弟師妹們的學習生活,也對後輩們寄予了厚望。他主要提出了兩點建議,可以看出,每一點都是其求學、工作多年的感悟和體會,發人深思。

       第一,珍惜在校學習機會,充分利用學校的學習環境,多讀書。部分同學在學習的時候可能分心實習、工作的事情,認為積累課本上的知識并不如提前積累工作經驗重要,這種想法有一定可取之處。但更多的情況是,一方面,基礎決定高度,決定未來的瓶頸期;另一方面,認真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和習慣,學生時代能夠踏踏實實讀書的人在工作後對待工作的态度往往也會非常認真和投入。

       多讀書,還要多讀好書,一些經典的書目必須要讀,比如: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币通論》、弗裡德曼的《美國貨币史》以及一些關于經濟思想史的書。肇越說“與在讀或剛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交流的時候,我經常會問他是否讀過《通論》,但令人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同學告訴我已經完整地讀過一遍《通論》”。多讀經典的書目,因為諸子百家的著作會加深你對宏觀經濟運行的理解,并且幫助你捋清各派思想、理論發展的脈絡。更重要的是,在讀書時,應當聯系當時的背景,然後跳出作者本身的分析,嘗試放到一個更大的背景中,進行更廣泛深刻地領悟和體會。

       第二,做事情、分析問題應當以事實為出發點,而最接近事實的是數據。進行學術研究,應當先有數據再做研究,而不是先在大腦中勾畫出理論,再找數據驗證這一理論。肇越師兄舉了一個例子:房地産能不能抵禦通脹?簡單的來想,因為房子是鋼筋、水泥搭建起來的,而實物資産必定能夠抵禦通脹。但是如果将通脹率和房地産價格走勢放到一個坐标軸下,兩者并不存在正相關關系。在這個數據的基礎之上可以進行深入的思考研究,房地産既是私人部門的資産,抵押貸款同時也是私人部門的負債。通脹率的上升會引起名義利率的上升,私人部門的資産端是粘性的,負債端對利率則是比較敏感的,因而通脹率的上升會導緻利率的上升進而導緻私人部門負債上升,會導緻邊際的貸款成為壞賬,部分房産就會被銀行收回重新放到市場上,形成新的供給,因而通脹率與房地産價格之間完全有可能是負相關的。

       以數據為導向,同時防止數據挖掘,這就需要深厚的理論功底。在學習基礎理論,紮實基本功的時候,對基礎概念的認識、對理論的理解務必要非常準确,而這本身是學術嚴謹的最基本的要求。比如究竟什麼是風險?方差能否很好地衡量風險?雙層次的貨币創造機制是什麼?創造出貨币供應量的是否是基礎貨币的全部?這些基礎概念和知識要真正地想明白、弄清楚。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