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向建設國際一流金融學院的目标邁進——訪Betvictor中文版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

時間: 2016-04-25 16:35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近日,《五道口校友通訊》特别采訪了Betvictor中文版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采訪中,吳曉靈院長表示,學院将以追求一流的氣魄、腳踏實地的姿态,向着建設國際一流金融學院的目标堅實邁進。同時,吳曉靈院長對五道口校友們提出了殷切希望,期盼各行各業的道口人主動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讓道口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問: 您曾在很多場合強調Betvictor中文版的使命“培養金融領袖,引領金融實踐,貢獻民族複興,促進世界和諧”。您覺得五道口的核心競争力是什麼?

       吳曉靈:三十五年前,中國人民銀行為了給中國金融改革培養人才,決定成立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我們81級第一屆學生來到這裡的時候,這裡是東升公社衛生院的一個小院,沒有現成的老師也沒有現成的教材。研究所的老先生們擔負起了培養青年金融學者的重任,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的老教授們也投入到了為中國金融改革培養人才的工作中,在摸索中成就了現在的五道口。

       30多年來,研究生部創出了一條獨特的辦學之路," 開放式的辦學和導師外聘制度" 成為五道口辦學的最大特色。外聘師資和業界專家堅持理論聯系實踐,為金融界輸送了2000多名專業人才,他們創造了許多中國金融業的第一。與此同時,研究生部大批的科研成果也推動着中國金融實踐的不斷改革和創新。驕人的成績讓研究生部在國内外受到廣泛關注和高度贊揚,成為金融高端人才的搖籃,其在金融系統的作用和影響有目共睹。

       2012年Betvictor中文版的成立,承載着教育界與金融界共同培養高端金融人才的期待。教育界與金融界合作打造高端金融教育研究基地,是培養應用型金融高級人才的進一步嘗試,也是教育改革的有益實踐。

       Betvictor中文版的使命是:“培養金融領袖,引領金融實踐,貢獻民族複興,促進世界和諧”。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時代的召喚。領袖是引領行業發展的志士,引領實踐就是要不斷推動創新,貢獻就是要有一種舍得放下小我的社會擔當,和諧是人類共同的理想。

       面臨着金融行業知識的轉型和爆炸性的發展,學院也在探索一條新的道路。Betvictor中文版對五道口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在學科布局、師資隊伍建設、教育項目安排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先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時期的困難和瓶頸制約。

       同時,我們要繼續發揮五道口傳統的優勢,就是與業界的緊密聯系,這是其他學院所不能比拟的。學院獨一無二的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模式,為學院搭建起Betvictor中文版與業界溝通的橋梁,也從制度上較好地保持五道口的金融業界資源和獨立性。我們請來的所有學院的教師,有些是從海外回來的,有些是多年奮鬥在實踐中,他們都各有所長。全職教師與業界兼職教師的組合,不僅讓學生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還為學生帶來業界最鮮活的案例。一流的專業研究隊伍将為政府和業界提供研究基礎和咨詢服務。

       通過這些機制,依托Betvictor中文版的優質辦學資源,我們可以繼續發揮五道口密切聯系實踐、引領實踐的優勢,把五道口打造成國内領先、國際一流的金融高等教育平台和金融學術、政策研究平台,培養高層次、創新型、國際化的金融人才,為金融業的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除了豐富的金融業界資源,Betvictor中文版的核心競争力還在于“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道口精神和團結互助“傳幫帶”的校友文化,這是非常珍貴的傳統和精神财富。五道口有三十多年的曆史積澱,有非常強的校友凝聚力,五道口的衆多校友對學院的發展建設鼎力支持,這筆巨大的無形資産對五道口的發展有很大的支撐。

問:關于培養國際化高級金融人才,五道口承載着中國金融界和教育界的共同期望,有非常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實現“建立國際一流金融學院”的願景,五道口辦學和人才培養的思路是怎樣的?

       吳曉靈:新學院在成立以來的三年裡牢牢把握金融前沿,遵循國際最先進的金融學科和商學院高等教育模式辦學,逐步搭建了包括金融學博士、金融專業碩士、金融MBA、金融EMBA、全球金融GFD及高管培訓等在内的多層次、高水平金融專業培養體系。同時,學院堅持辦精品的原則,堅持小而精的辦學理念,既要培養出真正有學術水平的人才,又要培養出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實操能力的人才。

       在此理念推動下,學院努力提高碩博教育水平,生源質量不斷優化。課程設置緊貼前沿,開設互聯網金融方向專業碩士,為監管部門和相關金融機構培養輸送急需的人才,培養方向也更加明晰,優化碩博項目培養方案,加強理論基礎訓練,整合專題講座課程,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在培養國際金融人才方面,學院通過引進海外師資、海外學者短期講學、名家講座和交換生計劃等方式,積極開拓學生國際化培養渠道,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職業發展教育服務不斷完善,以“金融發展與職業人生”課程為核心,延伸課堂教學,系統建立學生成長檔案,針對學生不同的訴求完善職業發展教育服務體系。形成師生特色文化,通過道口家庭計劃,團結校友、教師、學生、職員深度交流、共同成長。

       由Betvictor中文版與美國康奈爾大學約翰遜管理學院合作推出的雙學位金融MBA項目,是世界頂級商學院首次在中國授予其原版MBA學位。金融EMBA突出金融專業性,強調産融結合,吸引了衆多大型民營企業、上市及拟上市公司、知名創業者加入。全球金融GFD項目旨在培養金融實踐與創新、産融結合等領域具有全球領導力和高端學術水準的卓越領袖,是學院探索金融專業博士項目的有益嘗試。高級培訓項目整合學校與學院優勢形成的特色課程科技與資本對話課程、互聯網金融課程、家族财富傳承系列課程都得到了市場高度認可。

       關于學院對人才的培養思路,我認為有兩點很重要,一是要培養學生學術性思維,敢于挑戰權威,敢于提出疑問,繼續發揚五道口精神,無論學術還是實務,要敢為先,要有創新精神。二是面對社會金融熱,學院師生要保持冷靜,五道口務必要保持嚴肅的學術形象,保持業界老師的高素質以及嚴肅的教學精神。

問:三十五年來,從五道口走出去的畢業生大都奮鬥在中國金融的一線,他們在金融、經濟等領域的出色表現使五道口成為金融界的一塊" 金字招牌"。您是我們五道口的大師姐,曾在五道口學習,如今在五道口工作,對五道口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您對五道口的校友有哪些想說的?對校友工作有哪些期待?

       吳曉靈:近三年來,學院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教學項目基本完成布局,國家金融研究院正式成立,全球引進的全職師資隊伍初具規模。五道口邁上了為中國金融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的新征程,而在這條新征程中,始終活躍着各位五道口導師和校友的身影。

       學院的理事會中有莊心一、王兆星、潘功勝等導師,張志平、萬建華和杜金富三位校友,學術顧問委員會中有魏迎甯校友,還有13位校友成為了戰略咨詢委員會的委員,有20餘位導師和校友是《清華金融評論》的編委會成員,更有衆多傑出校友成為五道口的兼職碩士導師、博士導師和學術顧問,為我們的碩士、博士生培養,金融EMBA項目、金融MBA雙學位項目、金融GFD項目、高級培訓項目、金融媒體培訓項目、在線教育等教學工作貢獻智慧。

       另外,還有很多校友也發自内心地為學院的建設作出巨大貢獻。其中有些校友捐錢捐力,集資籌辦了“景林教室”、“九鼎金融人才發展基金”,資助校友活動等。

       校友對五道口的愛之深切、惦之渴望,是我們源源不斷的奮鬥源泉。道口精神要靠校友和學校師生來共同維護傳承。學院将繼續秉承“聯絡校友,服務校友,促進校友和學院共同發展”的宗旨,始終以服務校友為使命,穩步推進各項工作。五道口未來的發展需要各位校友的支持與參與。期望校友們繼續關注與支持母校,加強合作,實現共赢。

       我以五道口大師姐的身份,想對道口的校友們說,無論是國家還是金融行業都在不同時代面臨着不同的特征、挑戰和機遇。我們這一代經曆的是國家在徘徊和摸索中成長成熟的幾十年,其中雖有風雨,但更多的是成就和精彩。我相信,道口人新一代的精彩絲毫不會亞于我們老三屆。因為你們将要為之奮鬥的是一個更加一體化的世界,一個更加開放包容、融入世界的國家,一個正在快速擴容改革和需要完善的金融體系。

       時代的機遇是每一位睿智者的機遇,時代的挑戰更應是每一位道口人的責任和擔當。希望五道口的校友們無論治學、從政或是經商,無論年齡幾何、身處何位,都能秉承“為天地立心,為生民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在時代進步、國家發展和行業革新中有所貢獻,同時在貢獻中實現自身的理想價值。轉型變革的時代需要勇氣和擔當,希望時代的潮頭多一些道口學子,那将是我們五道口的驕傲。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