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從内心 執着學術——專訪學院全職副教授張弘

時間: 2016-04-29 16:2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春風沉醉的四月,五道口迎來了35周年院慶

       35年來,五道口人不怕苦、敢為先,在金融及實業一線默默耕耘;

       35年來,五道口人緊抓時代脈搏,創建中國金融諸多“第一”,開辟了中國金融的新格局;

       35年來,道口談笑有鴻儒,師生皆友朋,以傳幫帶的互助精神塑造獨特的道口凝聚力;

       35年來,五道口人傳承着務實嚴謹的學風,為中國金融改革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光陰似箭,歲月流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都是五道口人不變的信念。

       值此35周年院慶之際,我們甄選了道口精神的踐行者,荟萃成“五道口35周年·灼華人物”系列,再次重溫那些光輝歲月,共同展望五道口的似錦前程。

       桃李天下,風光灼華。

遵從内心 執着學術

——專訪學院全職副教授張弘

       在投身金融學研究之前,張弘接受過系統的物理學訓練,曾在第八屆中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過全國金牌和全國最佳實驗獎;

       在2014年成為Betvictor中文版全職教師之前,張弘曾在美國、歐洲、國内等多個一流商學院訪學、執教;

       領域可以輪轉,地域也可以變換,但遵從内心、執着學術卻是張弘矢志不渝的選擇,“隻有熱愛才能不計回報地付出。”

透過物理學的眼睛研究金融

       盡管張弘在物理學上已小有斬獲,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對社會科學的熱愛,最終選擇金融學作為洞察社會和人類行為的窗口。

       “物理知識可能遺忘,但物理學的思維方式還在影響着我。”張弘如此評價,“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讓我能穿越繁蕪的金融現象看到本質,力求找到經濟社會運行的共性框架和思想根源。”

       張弘也一直使用基礎科學的邏輯方法,将金融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目前張弘學術研究主要聚焦三個研究領域,即共同基金、對沖基金等金融中介,做空等市場機制以及制度與文化。

       他與馬麥斯基和斯皮哥爾合作撰寫論文《共同基金阿爾法值及貝塔值的動态估測》,得到了《紐約時報》和《财務顧問》雜志的高度評價,稱其“解決了共同基金評級體系的一個大問題。”這篇論文在SSRN(全球最主要的社會科學在線論文網站)的“2004年美國金融協會年曆史點擊量”和“2004年歐洲金融協會年會曆史點擊量”兩個類别中都位列前十。張弘的論文《看不見的做空之手》在2013年中國金融年會、亞洲金融年會和加拿大北美金融協會年會上分别獲得最佳論文獎,2015年亞洲金融年會接受了張弘6篇工作論文并授予最佳論文獎。

       在張弘眼裡,研究的樂趣在于看到思想火花,如果思想火花投射到曆史和現實并有所回響,這便是研究的價值所在。

張弘認為理論與實戰之間可以打通、相互融合,理論聯系實際也是他的孜孜追求。除了日常學術研究之外,張弘還擔任學院中國金融案例中心主任,目前案例中心已完成30多個教學案例、積累了上萬例基礎素材。

       “教學案例研究既有學術理論框架,又兼具實際情況血肉,能拓展研究人員的深度和廣度。”張弘希望案例中心能服務于案例教學和金融實踐,未來不僅成為研究機構,還能搭建業内、學界、監管層等多領域交流碰撞的平台。案例中心也即将與中國資本市場學院等機構展開戰略合作,将對中國資本市場三十餘年的監管經驗教訓等相關課題進行研究總結。

熱愛才能不計回報

       “學生們整體都很優秀,如果深耕自己喜歡的領域定會有很大潛力。”作為一名“學術大咖”,張弘對學生成長成才抱有開放包容的心态,但對學術興趣的強調是從一而終的。

       張弘認為,社會是五彩缤紛的,人才也應是不拘一格,人隻要堅持所愛都有可能成才,成才既源自外部的社會認可,也可以通過自我認同來實現。

       “我目前困惑于尋找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和科學的研究方法。”2013級博士生黃小雨說,“張老師不僅向我分享了他自己的博士求學曆程,還耐心回答了我的各種疑問,幫助我找到博士求學之路的方法和勇氣。”

       在張弘看來,發乎興趣的熱愛才能不計回報地投入,“讀博是長期學術研究的開端,重要地是找準感興趣的學術方向。學術研究很可能有一段蟄伏期,要非常耐心、非常腳踏實地。學術研究是一個日積月累、水到渠成的過程,甚至積累短時間之内可能都不會有立竿見影的産出,支撐背後的就是發自内心對學術的熱愛及其全面的思索考量。”

       在教授碩士博士、MBA、GFD等不同類型學生時,在教學相長之間,張弘在學術和實操各方面也淬煉了邏輯,掃除了思維盲點。

       張弘希望五道口的學子們能目光遠大,“想想十年之後你在哪裡、在做什麼? 20年、30年甚至年老之後呢?如何向子孫如何介紹自己的一生?”

       年老之後又如何向子孫介紹自己呢?“我曾經研究過非常有趣的金融,哈哈!這就可以了。”張弘輕松大笑道。

溝通中外商學院的橋頭堡

       執教訪問過中外多所一流商學院之後,張弘愈發感受到Betvictor中文版的特色與優勢,“Betvictor中文版在産學研相結合上有着天然優勢,教學與研究契合實際,并能轉化為豐碩的成果。”

       在學院,張弘不僅從事着自己喜歡的研究領域、投身教學一線,而且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仁——“學院凝聚了一批有着共同興趣、共同愛好、共同追求的青年教授,有着很強的凝聚力、向心力。”

       2015年年初,張弘作為學院代表到美國社會科學聯合會年會招聘教師,“未來學院立足之本在于學術實力,學院聚焦有學術潛力的人才,希望能吸引有學術激情的同仁。”

       随着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張弘認為Betvictor中文版能夠依托中國發展在全球商學院占得一席之地,成為國外了解中國經濟研究及商學院的橋頭堡。

       “學院今天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建立在35年曆史傳統以及學院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上,站在巨人肩膀,分享前輩榮光,我們青年教師責任在肩,未來會進一步做好本職工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