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書,隻唯實,理論聯系實際 ——記我國著名國際金融學家、清華Betvictor中文版博士生導師吳念魯

時間: 2016-04-29 15:59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春風沉醉的四月,五道口迎來了35周年院慶

       35年來,五道口人不怕苦、敢為先,在金融及實業一線默默耕耘;

       35年來,五道口人緊抓時代脈搏,創建中國金融諸多“第一”,開辟了中國金融的新格局;

       35年來,道口談笑有鴻儒,師生皆友朋,以傳幫帶的互助精神塑造獨特的道口凝聚力;

       35年來,五道口人傳承着務實嚴謹的學風,為中國金融改革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光陰似箭,歲月流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都是五道口人不變的信念。

       值此35周年院慶之際,我們甄選了道口精神的踐行者,荟萃成“五道口35周年·灼華人物”系列,再次重溫那些光輝歲月,共同展望五道口的似錦前程。

       桃李天下,風光灼華。

不唯書,隻唯實,理論聯系實際

——記我國著名國際金融學家、清華Betvictor中文版博士生導師吳念魯

出版世家的情誼

       吳念魯的父親吳朗西是現代著名出版家、編輯家和翻譯家,是深得魯迅晚年信任的出版家,兩人之間有着深厚的忘年友誼,魯迅在晚年撰寫和翻譯的書稿全部交與吳朗西出版。1934年吳朗西在上海主編《漫畫生活》雜志時,通過茅盾向魯迅約稿,于是魯迅寫了《說面子》、《弄堂生意古今談》、《阿金》等文章。1935年吳朗西與友人創辦了《文化生活出版社》,魯迅就把自己撰寫的《故事新編》、翻譯的《俄羅斯童話》和《死魂靈》交給該社出版。

       魯迅特别喜愛畫集,吳朗西也愛好美術。吳朗西贈送魯迅德國畫家蔔勞恩的漫畫集《父與子》,魯迅看了不斷笑出聲來。當魯迅得到《死魂靈百圖》版畫時,十分欣賞,推崇備至,決計将它翻印出來,并把它交給吳朗西來辦。吳朗西約了錢君匋,跑了多家綢莊選購封面材料和各項準備工作。畫集印出來後,魯迅十分滿意,并在該書小引中寫道:“至于校印裝制,則是吳朗西君合幾個朋友所經營,這都應該在這裡聲明謝意。”魯迅讓吳朗西經手翻印的畫冊達五本之多。

       魯迅得知吳朗西曾留日學習德國文學,編輯了《柏林生活素描》等畫集,翻譯過德國文學作品,就鼓勵他“出版、編輯、翻譯”工作都要堅持下去。在1935、1936年魯迅日記中,頻頻出現“夜吳朗西來”、“寄吳朗西信并樣稿”這樣的記載。吳朗西是與魯迅通信和去他家最多的年輕人之一,有時魯迅還留他在家吃飯共飲黃酒。魯迅用紹興方言與吳朗西的四川話交流毫無隔閡,非常愉快。吳朗西深得魯迅的支持、關懷、教導,使他終身難忘。

       1936年10 月19 日,魯迅先生因病去世,吳朗西十分悲痛,一心撲在魯迅治喪的工作中,因敬仰魯迅先生的人格,紀念學習魯迅先生的精神,特意為剛出生的兒子取名“念魯”,作為永遠的懷念。

金融研究結碩果

       吳念魯老師1955年畢業于上海中學,1960年于南京大學外文系德國文學專業畢業,後分配到人民銀行國外局工作。由于大學的時候學的是外國語言文學,沒有系統學習過經濟金融學知識和理論,他就迫使自己在工作中邊幹邊學,從資料工作做起,向書本學習,向老同志學習,向實際學習,認真地編好每一張外彙行情表,虛心學習老同志在金融研究方面的每一個細節,慢慢對國際金融研究工作産生了興趣,也逐漸成為了這個領域的理論專家。

       在文革期間,吳念魯老師也和同年代的許多人一樣曆經磨難。由于不願參加派别之争,他作為先遣隊,于1968年初下放到中國人民銀行河南淮濱五七幹校。因為他堅持真理,不随波逐流,後來銀行業務組點名要将吳念魯老師調回北京搞課題研究受阻,他被迫繼續滞留河南,直到1972年才回到中國銀行,繼續從事調研工作。在上個世紀60、70 年代,吳念魯老師的工作重點是跟蹤西德經濟金融情況,分析、預測西方外彙市場彙率變化趨勢,研究通貨膨脹及人民币彙率問題;西方跨國銀行發展動向、歐洲美元與歐洲貨币市場動向,參與人民币實行貿易内部結算價可行性研究和準備工作以及實施後的利弊調查。1979年,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分設出來,并成立了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1981年,吳念魯老師被評為副研究員,擔任研究所西歐研究處副處長,并有機會去西德商業銀行實習半年。這一年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成立,他作為第一批指導教師開始招收國際金融方向的研究生。1984年,他擔任中國銀行研究所副所長,1986年任所長,被評為研究員,并擔任中國銀行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國際金融研究》主編。從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并被國務院學位辦評為經濟學博士生導師。

       他在研究工作中,強調理論要為現實服務,要以當前國家經濟建設為研究重點。他認為,“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社會經濟變化作超前的研究,不僅要研究熱點,而且要研究潛在熱點和問題,對具體問題提出對策性建議并做可行性研究;對政治、經濟、金融領域發展變化和已執行的政策措施作比較性、規律性和總結性研究。”在此原則的指導下,吳念魯老師撰寫和主編了《人民币彙率研究》、《國際支付中的貨币與彙價》、《歐洲美元與歐洲貨币市場》、《國際金融縱橫談》、《各國銀行概覽》、《國際金融學概論》、《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國應對世界經濟挑戰的思考》、《中國外彙儲備研究—考量與決策》等二十餘本國際金融教材與專著,主持過多項國家重點課題研究,發表論文500多篇。吳念魯老師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國際國内金融等諸多方面,尤其在國際收支、外彙儲備、人民币彙率研究、外彙風險及其防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

       為了搞好金融研究工作,吳念魯老師閱讀了大量中外文資料,研究國外金融領域最前沿理論,并結合我國金融業的現狀,為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和金融業的改革開放提出了許多富有現實意義的建議。他積極參與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特别是外彙體制的改革。他首先建議國家統計局重新編制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又提出國際收支綜合動态平衡的觀點。1984年,在黃金非貨币化背景下,吳念魯老師在國内率先提出應在國内擴大黃金首飾、工業品、金币的生産與銷售,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并得以迅速實施。1985年,他提出需密切關注西方金融市場,彙市、股市變化對我國經濟貿易的影響,為此,他在《紅旗》上發表了《彙率變化及其對經濟的影響》。1986年,吳念魯老師詳細論述了我國對外金融的發展戰略方針、戰略重點、戰略措施等問題,均受到國務院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1987年,吳念魯老師在《紅旗》上發表《評西方股市風暴》,深入分析了美國股市暴跌的前因後果,提出防範金融危機的對策措施。1989年,他與國家外彙管理局陳全庚研究員共同撰寫的《人民币彙率研究》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此類問題的專著,直到今天,大凡研究人民币彙率問題的同志都會參考這部書。

       1990年,吳念魯老師在聯合國貿發會資金委員會上提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态勢可概括為“依存、合作、競争、發展”,得到與會專家的一緻首肯,至今,這八字觀點仍有很大影響。關于我國外彙儲備的形成、性質、作用以及國際資本流動,老師均有過精辟的分析,尤其是對外彙儲備管理改革的一些設想和建議,受到了國内外同行及有關領導的重視。同年夏,在中南海彙報會上,他向江總書記、宋平同志彙報國際金融形勢并提出利用外資、外彙儲備管理等對策建議,受到領導的肯定。1992年吳念魯老師主編《國際金融學概論》,該書是人行教育司主持的第一本全國高校金融專業的統編教材。他撰寫了一半的篇章。

       1998年在人行教育司的主持下,出版了戴相龍任主編、吳念魯老師任副主編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該書作為人行幹部培訓教材,得到業界的廣泛好評,吳念魯老師具體組織商業銀行海内外幹部進行全書編寫并承擔總篡工作。2004年上海高教出版社,選定既有金融理論又有實務經驗的吳念魯老師編著《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作為我國高等學校金融專業系列教材。吳念魯老師撰寫了全書大部份章節,書中浸透了他作為行長的領悟與思考,貫穿了他的經營管理理念,深獲好評。2009年,吳念魯老師讓多位學生參與修訂再版工作,該書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金融實務創佳績

       吳念魯老師不僅在金融理論方面有很高的建樹,在金融實務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1989年,他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到瑞士聖加倫經濟學院和瑞士銀行進修。1992年,他被任命為中國銀行盧森堡分行行長。上任伊始,他就走訪當地華僑社團,廣泛聽取征求他們對銀行工作的意見。原來的分行辦公樓雖然地處類似“王府井”地段,但缺乏停車場,來自荷蘭、比利時、德國、法國等地的客戶深感停車不便,很是制約業務的持續發展。如果更新辦公樓,既要占用大量資金,又會直接影響任期内的效益。為了分行的長遠利益,他還是毅然決定購買新的辦公樓,經過改建裝修後,面積擴大了四倍,還增加了車位,大大改善了經營環境。吳念魯老師做學問時養成的嚴謹和前瞻作風,很快就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他先從狠抓存款入手,改變過去一貫低存款利率的做法,将利率與當地大銀行利率水平保持一緻,對大客戶還可再優惠。他說不能也不應該從壓低客戶存款利率中賺錢,應該在資金運用上赢利。于是他更注重資産質量,調整資産結構,增加資産規模,以此獲取更多的利潤。與此同時,他調整了外派和當地雇員的結構,大步向本土化邁進;他還下大力氣強化内控機制和業務經營管理,增加了業務品種,全面整章建制,同時他還進行了大規模信息化基礎建設,徹底改變了手工處理業務的落後面貌,理順了業務流程。通過上述努力,不僅改善了經營環境,尤其強化了管理,為日後效益的大幅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上述指導思想下,他擔任中國銀行盧森堡分行行長的那段日子,正好是歐元準備誕生之際,憑着他的學術造詣和職業敏感,他斷定歐元一旦面世,歐元區各國經濟必須逐步趨同,尤其是利率一定會向低水平趨同。于是,他決定分行購買了大約3億多美元的歐洲各國政府債券。這一項決策有效地改善了資産結構,保證了流動性、收益性與安全性的統一,而且帶來了每年1000多萬美元的收益。當離任時,他完全可以把這些債券出手變現,加厚自己的業績,這一帶來豐厚收益的行為不會受到任何指責,但是,他從中行盧森堡分行的長遠發展着想,還是把收益留給後任,使得繼任者可以輕松地享用他的決策而帶來的業績。在他任職的五年多的時間裡,所創造的效益占盧森堡分行建行18年來全部利潤的70%。盧森堡分行經營業績在中行海外分行中名列前茅,人均利潤為每年高達50萬美元,資産和資本回報率分别達1.3%和130%,在當時盧森堡國際金融中心220家銀行中,該行的綜合效益列前十名之内。這是吳念魯老師金融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的佳績。

金融教育道口情

       從1981年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成立,吳念魯老師就作為第一批指導教師,招收國際金融方向的研究生。他長期擔任校學術委員和學位委員等工作,還承擔碩士、博士入學試題及考試等工作,擔任碩士、博士專題講座以及開設講授碩士金融史課程。1993年,國務院學位辦批準他為研究生部經濟學博士生導師,是道口最早的五位博導之一。從1994年起,他開始在人行研究生部招收博士生。1998年吳念魯老師從行政崗位退下來,他婉拒了海内外多家金融機構的聘請,專職在人行研究生部、中央财大金融學院從事學術研究、教學、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工作。從1981年至今,吳念魯老師在兩校共培養了研究生80多人,其中博士生60多人。他還在中央黨校高級學習班和國家行政學院省部級學習班以及多所高校作專題講座,深受歡迎和好評。從行政崗位退下後,他仍筆耕不辍,在《人民日報》、《金融時報》、《金融研究》、《國際金融研究》、《經濟學動态》、《瞭望》等報刊上發表了500多篇文章,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他稱得上是桃李滿天下的金融教育家。

       吳念魯老師治學并不推崇為理論而理論的研究方法,也不刻意追求缜密的理論體系,而是力求結合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熱點和難點進行創新性研究,以期能提煉出适合中國國情的新學術觀點和方法。他總是教育學生“不唯書,隻唯實,理論聯系實際”,這也是他五十多年來治學的準則。吳念魯老師嚴謹的治學态度、高深的學術造詣、崇高的人格魅力,都對學生們形成了強大的感召。言傳身教之餘,老師對學生還和藹可親,關愛有加,無論學生們有什麼困難,他總是不遺餘力地熱心幫助。

       在五道口成立三十周年之際,作為五道口的資深元老,吳念魯老師在劉鴻儒老師總結道口精神的基礎上,提出16個字,即“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團結奮進、追求卓越”。他認為,現在五道口要不斷發展進步,還需要大膽地面對挑戰、克服困難。30多年前,五道口初創階段,人民銀行整合了中、農、建、工四大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資源合力培養人才。現在競争越來越激烈,五道口同樣面臨整合各種資源的挑戰。尤其是還可以得到許多五道口校友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大力支持。吳念魯老師建議,應該對現有的、可以利用的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的資源重新進行整合,為今後高端金融人才培養來一次新的轉軌、新的整合、新的飛躍,揚起新的風帆。至今,吳念魯老師仍堅持給五道口博士生授課,他還在清華五道口大講堂、中國互聯網金融季談作主旨發言及參與其他活動,并積極給五道口《清華金融評論》撰稿。他深情祝願,清華Betvictor中文版在新的征程中,腳踏實地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取得一個個新的勝利。

資料鍊接:
       吳念魯,1936年生于上海,籍貫重慶。著名國際金融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0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外文系,同年進入中國人民銀行國外局(中國銀行)從事國際金融研究工作。曾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中國銀行體改辦主任、中國銀行盧森堡分行行長、《國際金融研究》雜志主編,曾赴西德商業銀行、瑞士聖加侖經濟學院和瑞士銀行進修。現任Betvictor中文版和中央财經大學教授、博導,中國人民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兼職教授。他是我國金融外彙體制改革的參與者、實踐者與推動者;國際金融領域重大問題的探索者、研究者;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股份制改造的倡導者、踐行者與研究者,他的學術觀點和商業銀行經營理念在國内外具有較大的影響。2015年獲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和中國銀行中銀特殊貢獻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