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victor中文版赴十堰實踐支隊:源頭文化之旅——留住記憶,探索未來

時間: 2023-09-21 10:57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1次宣講,2輪黨建,8場座談,10個村鎮……2023年8月底,Betvictor中文版赴十堰實踐支隊以“雙碳轉型和綠色發展”為主題,走一場源頭文化尋根旅,踏一條鄉村振興緻富路。10天時間中,支隊成員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所學服務産業振興。

圖為支隊成員合影

南水北調之源:庫區移民謀發展,環保先行助振興

吃水不忘挖井人,緻富不忘移民情。南水北調是我國一項宏偉的戰略型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作為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一批批庫區人民告别故土,舍小家為大家,奉獻精神廣受感懷。此次調研中,支隊一行前往丹江口市三官殿街辦蔡灣村等多個南水北調移民安置點,調研群衆生産生活現狀。“我們喝着丹江口的水,也應該記着丹江口的人,能夠親口向鄉親們道一聲感謝,為他們的生活水平提升做一點貢獻,代表着我們的心意。”支隊成員如是說。

為保移民安穩緻富,各地深挖資源禀賦,因地制宜發展産業,良好生态成為金字招牌。支隊成員了解到,蔡灣村着力發揮南水北調水源地對環境質量高标準嚴要求的生态優勢,通過村企聯建,将好山、好水、好資源轉化為好品質、好品牌、好價格,通過建設“市民菜園”等方式帶動鄉村産業振興。支隊成員認為,用好當地環境資源禀賦,依托生态優勢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的模式不僅是蔡灣村的巨大成果,更應當廣泛推廣,探索屬于十堰這一南水北調水源地的共同緻富道路。

圖為支隊成員在三官殿街辦蔡灣村調研訪談

曆史文化之源:文化源遠傳萬古,人文之根永融通

作為楚文化源頭,丹江口市(古丹陽)見證了楚國這座繁榮大國的初生;作為道文化祖庭,武當山見證了曆朝曆代的精神傳承和文化繁榮。這裡的土地、山川、風物,都沐浴着曆史的光輝,承載着豐富而悠久的文化曆史底蘊。

實踐中,支隊一行前往武當山南岩宮、紫霄宮以及武當山博物館,隊員們深入探尋了以武當文化、武當建築、武當道樂為代表的武當山方方面面,領略了其悠久的曆史沿革和文化發展脈絡。古老的石刻和建築結構透露出濃厚的曆史氛圍,仿佛将觀者帶回了歲月的長河。古迹遺址如同一本生動的曆史教科書,将過去的故事和人物娓娓道來,讓隊員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十堰,不僅是傳統文化的源頭,更是曆史與現代的交彙之地。在這片土地上,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創新交相輝映,為這座城市注入了不竭的活力。

圖為支隊成員參觀武當山紫霄宮

東風汽車之源:創新驅動謀發展,人才培養蓄力量

十堰因車而建,因車而興,是民族汽車工業的搖籃,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始建于此。1969年9月28日,隆隆的炮聲驚醒了沉睡的大山,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建設者們在這裡拉開了建設第一個由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的汽車制造廠——第二汽車制造廠(東風公司前身)的序幕。老一輩東風人用青春熱血鋪就了東風蓬勃發展的基調,創造了東風人“馬燈、幹打壘、蘆席棚”的精神象征,孕育了傳承至今的“馬燈精神”。經過50多年發展,如今的十堰聚集起汽車及零部件生産企業2000餘家,規上企業441家,可生産100多種車型、1000多種總成、4000多種零部件,産品輻射20多個省市、出口72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内産業鍊最完善、規模最大的商用車整車及零部件産業聚集區之一,是名副其實的“汽車城”。

圖為支隊成員參觀調研東風小康十堰空港工廠

調研期間,支隊一行先後走訪東風商用車體驗中心、東風小康十堰空港工廠,深入了解東風汽車的前世今生和未來發展方向,并對車輛技術架構和零部件加工技術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見證了東風汽車疊代升級、推陳出新的奮鬥曆程和中國汽車工業飛速發展的巨大成果,深刻體會到創新引領發展的要義。之後在邱春正老師帶領下,支隊成員參觀了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校史館和科創館。86歲高齡的邱老熱情洋溢、飽含深情,向同學們介紹了孟少農老校長的生平事迹和東風汽車,以及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的發展曆程,以老一輩建設者以時代需求為己任、紮根實體制造業不懈奮鬥的偉大情懷,勉勵同學們自強不息、實業報國。在場同學無不肅然起敬、深受激勵,也切實感受到了人才培養之于國家發展的關鍵作用。“馬燈精神”在老一輩人的奮鬥中孕育,如今在開拓創新的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為十堰乃至全國的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這次經曆讓支隊成員了解了企業、學校和地方交織發展的曆程,激發了同學們對國家未來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圖為支隊成員随汽院老教授邱春正參觀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校史館

紅色文化之源:革命先烈常緬懷,紅色基因築心間

實踐中,支隊一行先後前往中國紅色報紙展覽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鄖西段)、革命烈士紀念碑、二十四烈士雕塑園、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和博物館。展館内收藏豐富的革命報紙記錄着百年來共産黨乘風破浪、昂首向前的航行軌迹,陳舊的油墨平靜地展示曾經波瀾壯闊的曆史;公園裡巍峨莊重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背負着無數革命先烈的姓名,深深的刻痕是無法忘卻的疤痕與回憶;紀念館中諸如徐向前、賀龍、程子華、徐海東、李先念、鄭位三等傑出的老一輩革命家雕像,定格了往昔峥嵘歲月,也定格了革命信念的熠熠光輝;博物館中生鏽的槍杆鐵鍬、腐朽的桌案農具承載着革命先人的苦難艱辛,仿佛穿越時光訴說着革命往事。

隊員們在重走紅色之路的過程中深深受到了革命精神的熏染與滋養,先輩們在苦難中奮起抗争,不怕犧牲,前仆後繼的精神也深刻烙印在隊員們心中,對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程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中國共産黨堅強領導的政治先進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清華青年所肩負的曆史擔當使命也有了更徹底的領悟。

圖為支隊成員在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合影

這次實踐,支隊成員深刻感受到湖北十堰的深厚曆史根脈,這是一段源遠流長的發展曆程,承載着古代智慧,傳承了紅色革命的印記,并與當今時代的浪潮交融。在深入了解這座城市整體規劃的同時,他們還積極與當地居民互動,聆聽他們的故事,體驗了湖北十堰鄉村的文化底蘊和人情味道。這次實踐讓支隊成員更加相信,隻有深入基層,與人民群衆緊密相連,才能更好地為鄉村産業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Betvictor中文版赴湖北十堰實踐支隊将秉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為實現湖北十堰鄉村振興的目标提供青年智慧,希望為這座城市的繁榮和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