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福建泉州支隊:重走海上絲綢之路,見證“漲海聲中萬國商”新繁榮

時間: 2023-09-15 10:43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這個夏天,清華五道口暑期社會實踐福建泉州支隊的同學們奔赴泉州,以“重走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走進這片底蘊深厚卻又朝氣蓬勃的熱土,感受其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跨越千年卻曆久彌新的精神脈搏。

圖為支隊合影

美美與共,多元繁榮

作為千年前的海洋商貿中心港口,泉州以開放與包容的胸襟容納着八方來客;同時由于幸運地免于戰火紛擾,泉州古城保存相當完好,使我們能一窺千年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在這裡交織的繁榮景象,也感受泉州“多元、開放、包容、共享”的社會發展智慧。

時至今日,泉州系列遺産仍散發着曆久彌新的精神價值。泉州清淨寺作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清真古寺,是遠渡重洋的波斯、阿拉伯商人及族群生活的珍貴曆史遺存,至今仍吸引着衆多國内外穆斯林前來探訪;泉州南少林寺傳承并發揚着禅武精神,既吸引了衆多禅武愛好者奔赴泉州,又以武會友、走出國門,在東南亞各國參與禅武文化交流,為海内外的南少林武術愛好者搭建起溝通橋梁。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在逆全球化的時代洪流下,泉州仍然秉持着兼容并包的大氣胸懷,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續寫着中國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友誼。這對于當今推動文化交流、構建命運共同體有着重要的啟示意義。

“泉州之前給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民營經濟發達,但實地探訪之後,我被當地多元包容的文化所震撼。”支隊成員孫成斌說。

圖為支隊成員參觀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源頭活水,愛拼會赢

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本質上是泉州世界海洋商貿高度發達的結果。時至今日,泉州仍以發達的民營經濟著稱,在超萬億的經濟體量中,民營經濟的貢獻超過九成;“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赢”的城市精神,是泉州經濟永葆活力、開拓進取的内在源動力。

在走訪企業、參與座談的過程中,支隊成員了解到,泉州的經濟發展目前也面臨着一些挑戰。“我認為泉州是較為典型的改革開放早期快速發展的沿海外向型經濟城市,除宏觀經濟周期性下行外,産業結構增長動能缺失是其本質問題。”支隊成員丁玺澄指出。宏觀上,全球不确定性的蔓延和經濟的周期性下行影響着企業擴産意願;産業上,支撐泉州經濟的傳統輕工制造等勞動密集産業為面臨着外流壓力,而前沿産業發展則尚未形成集群,泉州正處于新舊增長動能切換的關鍵時期。

面對上述問題,泉州緻力于構建政策厚土,助力民營經濟在泉州更好地落地生花。支隊将泉州的支持政策總結為“三支持”“三服務”。

所謂“三支持”,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大,減輕企業負擔。泉州中央商務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泉州數字經濟産業園先後落地泉州市豐澤區,并推出了租金減免、人才補貼、稅收返還等優渥的扶持政策,有效激發了民營經濟活力。二是金融支持力度大,真正将金融活水注入政策熱土。一方面,泉州當地銀行機構充分落實對小微企業支持政策,實現民營企業融資的“量增、面擴、價降”;另一方面,成立于2019年的泉州海絲基金小鎮吸引了213家企業(基金産品)入駐小鎮,總規模超200億元,為泉州本土創業項目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三是對外開放力度大,充分發揮“閩台一家”“ 僑務大市”的優勢。泉州市設有台商投資區,政府今年更是提出要大力推進“聚僑引僑和泉商回歸”專項工作,通過舉辦招商峰會、便利投資渠道等方式,大力吸引僑胞台胞前來投資。

支隊成員聆聽廈門銀行泉州分行對台業務

所謂“三服務”,一是黨建引領服務,激活發展動能。泉州市豐澤區以黨建為抓手,深化政府與轄區内各大金融機構的交流共建,探索打造金融服務“紅色矩陣”,不僅有利于銀政溝通,也為金融直達實體經濟提供增量支持。二是一站式服務,提高辦事效率。泉州市已建成海絲中央法務區泉州片區,集法治服務、數智檢察、金融糾紛調解為一體,為企業提供全流程的法務支持;同時,泉州市拟打造的金融服務中心将入駐多家主流商業銀行,為企業投融資提供便利。三是生活配套服務,關注民生幸福。中央商務區招商之外更重民生,不僅建成了各類配套設施,城市人才會客廳、家裝節、梨園戲專場音樂會等大型活動亦密集舉行,群衆生活更具質感。

事實上,泉州區域繁榮的正向循環已經形成:傳統領域中,紡織服裝等龍頭産業行穩緻遠,進出口貿易欣欣向榮;新興領域中,創業情緒在以“90後”為代表的青年群體亦十分高漲,湧現出源之宇宙等一批優質國産公司;高新領域中,慧芯激光等高新企業、福建(泉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等高校科研轉化項目紛紛落地泉州,在激光芯片、機器人等重點領域不斷突破。

支隊參加豐澤區金融服務紅色矩陣會議,與各家商業銀行座談交流

建言獻策,共助發展

“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是Betvictor中文版社會實踐工作的指導思想。在切實理解了泉州的城市精神、發展規劃後,支隊成員也紛紛結合所學知識提出政策建議,嘗試為千年古城在今日的蓬勃發展貢獻青年智慧。

支隊成員丁玺澄從産業規劃方面提出建議。“對外可以加大對台商、僑資的聯絡力度,特别是鼓勵高新技術産業落地生根;對内則應挖掘規模較大的傳統産業進一步發展的意願,一方面激勵企業開辟第二成長曲線,另一方面也起到活躍當地經濟的作用。”

孫成斌則關注到城建老舊背後的财政管理問題。“泉州老城區在基礎設施和城市規劃上有些老舊,電動車與行人共用人行道,在街上散步需要時刻提心吊膽。”在查找資料後他發現,“安踏、恒安等全國知名的民營企業與納稅大戶的稅收屬于泉州市下轄的晉江市,而晉江市的财政則直接上交給福建省。這就導緻了泉州市雖然承擔了大量的事務,但卻并沒有與之對應的财權。”财權和事權的錯配或将制約泉州的長期發展,他認為這是亟待改變的制度問題。

在實踐的過程中,支隊也組織了多場别開生面的宣講活動,與泉州市民深度交流。針對泉州近期投資理财類、金融客服類詐騙頻發的現狀,支隊應邀在豐澤區東湖街道銘湖社區開展金融反詐專題宣傳。支隊成員儲雲飛以“警惕金融詐騙,守護财産安全”為主題,在講解了合理平均投資收益率的基礎上,向廣大市民和街道工作人員揭露了金融詐騙的特點和常見套路,幫助泉州市民守護财産安全。

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強調。學校、家庭、社會要緊密合作、同向發力,積極投身教育強國實踐,共同辦好教育強國事業。實踐支隊先後走進泉州市第九中學、泉州市城東中學展開宣講活動。在宣講會現場,同學們踴躍提問,支隊成員也結合自身不同的成長環境、專業背景,圍繞着初高中學習方法、課餘活動選擇、長期職業規劃等主題,展開了“接地氣”的分享。“我在宣講中感受到了泉州初高中學生的熱情,也十分希望我們的成長經驗能對他們起到參考借鑒作用。”支隊成員郭宇辰說。

支隊成員走進泉州九中,與中學生交流

兼容并包的大氣胸懷、特色鮮明的經濟産業、愛拼會赢的閩南精神……泉州獨特鮮明的城市形象,為此次實踐調研之旅增添深厚魅力。回望曆史,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立足當下,泉州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海絲”精神跨越千年卻依然璀璨,不僅讓實踐支隊理解了泉州經濟社會的不竭動力,更激勵着支隊成員擁有着如這座城市一般的精神底蘊:敢為人先的進取,擁抱世界的勇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