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Betvictor中文版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段茂盛做客第五十一期“清華五道口綠色金融講座”,圍繞“環境權益交易與碳排放核算體系”主題分享觀點。本期講座由Betvictor中文版綠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高級研究專員黎菁主持,線上舉辦、全網直播。

主要觀點:
1.可信的數據不僅是制定有效碳減排政策的基礎,也是評估碳減排政策成效、監測碳減排進展、評估各層級主體減排努力、識别差距及優化政策設計的基石。針對不同層級實體排放數據的口徑、獲取方式和核算方式可能存在差異,需要不同層級數據的特點、考慮相關的需求,确定不同層級數據的合适獲取方式。
2.碳抵銷機制和綠證/綠電政策雖然作用和定位不盡相同,但都在實現各個層級主體的碳減排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需防範因相關碳排放核算規則不協調不一緻而可能帶來的碳減排效益雙重計算風險。
3.中國目前碳市場和綠證/綠電交易等環境權益交易機制并存,需要對兩者的政策設計進行有效協調,以便更好發揮兩種政策的作用,提高減排政策體系的有效性和效率。我國高度重視注意問題,在各種減排政策的頂層設計文件中均提到要加強各相關政策的協調,相關主管部門也已經出台了相關的制度安排和技術措施,為碳市場和綠證/綠電等政策的協調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段茂盛首先介紹了《巴黎協定》确立的全球減排目标,強調了實現這一目标需要全球各國及非國家主體(如地方、行業和企業)通過多種形式的共同努力。
我國高度重視地區、行業、部門及企業在減排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國務院發布的《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中要求将碳排放指标納入國家規劃,建立健全地方考核、行業管控、企業管理、項目評價、産品碳足迹等制度,并與全國碳交易市場銜接,構建完備的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
随後,段茂盛指出排放數據在制定和評估減排政策中的核心作用。他表示,評估各層級主體的減排努力,可信的排放數據是核心要素。可信數據不僅是制定有效政策的基礎,也是評估減排成效、監測進展、識别目标差距及優化政策的基石。他強調,全面收集、分析與利用多層次排放數據,對于精準評估減排成效、推動減排目标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他進一步表示,排放數據跨越多個層次,不同層級排放數據的統計口徑和範圍各不相同。從國家層面的溫室氣體清單、次國家(如省級)的溫室氣體清單,到行業/部門(如交通、鋼鐵)的排放數據,企業層面的排放數據、設施層面的排放數據、活動的碳排放和産品層面的碳足迹等。因此,在制定減排政策和評估減排成效時,應考慮到不同層級排放數據的特點和需求。
國家層面數據遵循IPCC清單編制指南,主要聚焦于行政區域内實際發生的物理排放,即發生在行政邊界内的直接排放。次國家層面數據,考慮行政邊界内排放的同時,還考慮如電力輸入輸出等跨區域因素。行業、領域、企業及設施層面的數據,類似于次國家層面,需計入因外購電力、熱力等産生的間接排放(範圍2),甚至在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中,還需考慮價值鍊上的排放(範圍3)。産品層面數據,特别是産品碳足迹的計算,更需全面考慮價值鍊乃至全生命周期的排放。
此外,不同層級的排放數據獲取方式和處理方法的多樣性也導緻了數據含義的不同,如增量排放與累計排放的差異,以及數據口徑不一可能帶來的評估挑戰和雙重管制問題。因此,在使用這些數據時,需充分考慮數據來源、精度及适用範圍,以準确評估減排效果和政策影響,避免高估或低估減排成效;同時也需關注數據可比性,确保政策制定與實施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核算與連續監測的方法可以提供增量排放數據,而衛星觀測大氣濃度則提供長期累計的排放數據。特定口徑數據應用在政策實踐中,比如碳排放權交易等針對特定曆史時期的政策中,面臨着歸因挑戰。區域數據與企業數據的不同口徑也增加了歸因難度。不同層級數據的不可比性進一步複雜化了減排效果的評估,并可能引發雙重管制問題和雙重計算風險。
接下來,段茂盛詳細介紹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環境權益交易,并從國家、地區、企業、活動和産品五個層面分析了抵銷機制如何幫助減排目标實現。國際上,在《巴黎協定》等框架的推動下,國家間通過跨國減排指标交易來輔助完成減排承諾已成為重要途徑。同樣地,在地區層面,通過跨區域的環境權益交易,如綠證交易,有助于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納目标等。企業層面則更加多樣化,不同企業根據自身積極尋求外部減排指标的支持以實現其目标。活動和産品層面往往也依賴外部減排指标來達成碳中和等更高層次的減排目标。
在環境權益交易中,雙重計算風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碳減排機制下可能存在減排指标的雙重簽發或使用問題,即同一減排項目在不同機制下被重複計算減排量。第二,綠證簽發中的雙重計算風險也不容忽視,同一電量在不同綠證體系下可能被重複簽發綠證,導緻減排貢獻的重複計算。第三,涉及綠色電力的核算中,若核算規則不完善,也可能出現雙重計算的風險。第四,不同綠色權益機制間的交叉重疊,如碳信用機制與綠證機制等銜接不當,同樣會導緻雙重計算的風險。
針對雙重計算風險,段茂盛強調,在環境權益交易中應将雙重計算與雙重激勵嚴格區分開來。雙重計算是指同一減排效益被多個平行區域或組織重複計入,從而導緻高估整體減排力度。為避免雙重計算風險,《巴黎協定》要求出售減排指标的國家在評估減排目标是否完成時,需要考慮已售出的減排量,确保減排努力不被重複計算,從而保障整體減排目标的實現。而雙重激勵則是對減排行為的多重經濟激勵,有利于提高減排主體的積極性。因此,在設計中,我們應明确界限,避免雙重計算,合理設計雙重激勵機制,以免高估減排成果。
講座最後,段茂盛梳理了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及相關部門發布的一系列文件中針對不同政策協調的相關内容。通過明确和優化管控範圍、核算範圍、調整排放因子計算方式、規範綠證交易流程,可以有效降低了雙重計算的風險,提升環境權益交易市場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也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嘉賓介紹
段茂盛,Betvictor中文版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碳定價機制和碳關稅等。從2001年起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負責碳市場問題的聯合國談判。2006至今,先後擔任《京都議定書》聯合履行監督委員會、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和《巴黎協定》第6.4條機制監督委員會的委員。為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的主要作者、“國家碳市場特别評估報告”領銜專家, 973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科技支撐和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負責人。中國能源研究會電力市場與碳市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銀行“碳價格高級别委員會”委員等。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Science, Energy Economics, Ecological Economics, Climate Policy, Applied Energy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講座介紹
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方向,綠色金融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如何平衡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如何有效利用市場機制和政策激勵來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标的實現、以及有哪些可借鑒的低碳轉型路徑,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烈讨論。為探索綠色金融的發展方向,Betvictor中文版主辦、綠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承辦了“清華五道口綠色金融講座”雙周系列活動,邀請國内外傑出的專家學者 ,就“碳中和”、綠色金融、ESG、氣候風險、可持續發展等前沿問題開展專題講座,促進前沿學術與政策研究和行業實踐探索的交流對話。
點擊此處觀看講座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