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次宣講,3次黨建,5次座談……2024年1月底,Betvictor中文版初心服務團金融-水利-環境學院的學子們,帶着對探索綠色發展的熱忱,踏上了赴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的社會實踐之旅。他們穿越城市的喧嚣,步入鄉鎮的甯靜,将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尋找綠色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在這裡,他們将在實踐中深化對綠色經濟的理解,為連南的可持續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支隊合影
碳彙交易,“小山城”的“大手筆”
初入連南,支隊沿着三江鎮綠意盎然的鄉間小路前行,兩側的山峰層巒疊嶂,樹木茂密成蔭,淳樸的瑤族與漢族人民往來種作,其樂融融。這個廣東省内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如今在生态戰略的推動下,正逐步實現經濟發展轉型,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
“從2019年起連南縣便開始林業碳彙測算,截至目前共有11萬噸的碳彙量可供交易,預期可帶來600萬左右的收入”三江鎮黨委書記李知用表示。碳彙交易是指通過市場化手段,買賣碳排放權的行為。市場主體通過減少自身碳排放,或投資造林增加碳吸收,獲得碳排放權,再在市場上出售給排放超标者,從而實現碳減排和經濟效益的雙赢。
現階段的碳彙交易主要以歐美國家為主,随着2023年7月我國生态環境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修訂編制形成《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後,中國碳彙交易市場的潛力顯現,對擁有80%以上森林覆蓋率的連南,前瞻性的林業戰略布局與堅定的綠色發展決心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在座談與實地調研中,來自Betvictor中文版初心服務團金融-水利-環境的學子結合專業知識與領導老師深入交流,從碳彙測算,交易價格以及相關金融産品等角度為連南綠色發展建言獻策。
“通過對林業資源的調研,支隊成員真切感受到生态資源如何賦能連南的經濟發展,并有機會将書本上的知識應用于實際。我們也将繼續探索林業禀賦的有效利用,希望提升當地人民在綠色生産生活中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加強民族融合,共同推動連南綠色經濟的蓬勃發展。”實踐隊長,來自Betvictor中文版的博士生蘇铮有感而發。

圖為支隊在三江鎮與政府座談
為切實投身連南林業戰略的實踐,調研之餘,支隊成員積極參與三排鎮東芒村的植樹活動,進一步體會綠色發展的重要與不易,并利用專業知識,面向大麥山鎮新寨村中小學生開展水資源保護和綠色發展的主題講座。真正做到“學思踐悟,挺膺擔當”,在“受教育,長才幹”的同時,為當地“幹實事,作貢獻”。

圖為支隊成員參加植樹活動
數智農業,把撂荒地變成“希望田”
“腳下的便是雲上田園,為推進撂荒地複耕複種工作、提高村集體和農戶收入,連南創新推出‘黨建+領種計劃’模式。并通過開發小程序,攝像頭實時監測稻米與稻田魚的培養過程,增大了農業發展的經濟效益。”走在無邊的田壟上,支隊成員聆聽着來自大坪鎮領導老師們對農業發展的介紹,深切感受到連南政府發展綠色産業的堅定決心。
“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農業生産更加高效環保,農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極大改善。這讓我深切感受到科技與農業的融合對綠色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來自Betvictor中文版的杜幸澤同學對當地數智助農的發展模式感觸頗深,“相信随着數據技術的高速發展,當地的農業産值會得到更大改善,綠色資源也能得到進一步整合”。
實踐支隊的同學們還參觀了5G盆栽藍莓種植基地一期項目,對現代科技與農業生産的深度融合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并從水利灌溉,生态發展的角度,對項目後續建設給出思考和建議。
在随後與連南耘曦生态發展有限公司的座談中,隊員們深入了解了農産品數據監控平台如何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與管理,有效提高農作物的生長質量與産量,從而顯著提升農業産值。這種智能化的農業生産模式,不僅為農民帶來了更高的收益,也為綠色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隊員們深受啟發,與企業進一步探讨平台模型的“自訓練”,利用大數據方法進一步服務農業發展的可行性,利用自身知識儲備,在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同時,助力實現生态環境的保護。

圖為支隊在5G盆栽藍莓種植基地調研
生态文旅,來自連南的“綠色經驗”
“一水護田将綠繞,兩山排闼送青來。”青山碧樹,瑤族風情為連南這座粵北縣城增添了無數風采。在瑤排梯田國家濕地公園,支隊成員們被眼前這片綠意盎然的濕地梯田所震撼。河流蜿蜒,水草豐茂,連南特色的茶藥菌三産融合,稻田魚獨特景觀,共繪了一幅和諧共生的生态畫卷。而遠眺濕地公園四周,連綿起伏的山巒與梯田相映成趣,在連南政府的推動下,當地文旅産業蓬勃發展,吸引了無數全球遊客的目光,将連南的自然風光與瑤族文化推向更廣闊的舞台。
支隊成員們還來到三排鎮三排村的油嶺老寨。這是一座充滿曆史韻味的古村落,古老的瑤族建築依山而建,錯落有緻。漫步在村中,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遙遠的過去。老寨四周綠樹環繞,與生态文旅景觀遙相呼應,讓人感受到了綠色發展與古老文化的完美融合。
“我深切感受到了自然與文化的融合魅力,連南的綠色文旅令人印象深刻。本次實踐讓我更加堅信,綠色經濟發展不僅是環保與科技的結合,更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展現,我對未來連南綠色文旅的持續發展充滿期待!”來自環境學院的汪錫媛同學頗有感觸。調研中,清華學子結合環境設計相關知識,與領導老師深入交流了連南的生态文旅發展的方向。
隊員們還走訪了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與三排鎮油茶基地等地,從專業視角對綠色文旅如何有效助力經濟發展給出切實思考與建議。連南地區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積極推動綠色文旅的發展,既保護了生态環境,又促進了經濟增長,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為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和生态文明建設貢獻“瑤鄉智慧”。

圖為支隊在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調研
滿載着收獲,支隊踏上歸途。在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上,我們見證了綠色經濟發展的蓬勃力量,也感受到了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和不懈努力。
在連南的日日夜夜裡,支隊深入田間地頭、企業車間,與當地的幹部群衆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看到了他們在綠色經濟發展道路上的探索與實踐,也感受到了他們對清華學子的熱情與期待。這些寶貴的經曆将永遠銘刻在每個支隊成員的心中,激勵着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學思踐悟,挺膺擔當”,我們将把在連南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帶回學校,與更多的同學分享,共同為推動我國綠色經濟發展發光發熱。未來的道路上,清華學子将繼續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探尋綠色經濟發展的新路徑,為鄉村振興和生态文明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我們堅信,在廣大青年學子的共同努力下,綠色經濟發展的美好藍圖一定能夠在中華大地上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