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瑜澤,Betvictor中文版技術轉移碩士2022級畢業生,互聯網行業數據科學專家。工作領域集中于人工智能在短視頻内容推薦、信息流廣告拍賣、直播安全治理等領域的應用。擁有億級DAU的短視頻/直播社區項目經驗,經曆過産品0-1、1-100的階段。
“做正确的事”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
回望兩年的學習生涯
我發現技術轉移碩士項目
是一個很不一樣的學習平台
在這裡
同學專業背景和從業方向交織融合
有分布在金融行業一線從業者
還有分布在汽車行業
能源行業、互聯網行業的中流砥柱
更有來自自主創業、家族企業的
實戰經驗豐富的同學

圖為馬瑜澤在延安學習時照片
在這裡
我能看到不一樣的生活
更能交流不一樣的觀點
我很懷念在課程日的中午
同學們分享自己過往的經曆
從哪裡考出來?
經曆了哪些行業和職業?
為什麼會來到這裡?
未來要到哪裡去?
每一段看似“陰差陽錯”的經曆
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
并最終把我們彙聚在一起
在職業生涯初期
我主要聚焦于數據科學理論方法的學習
那時的我
認為熟練掌握數學工具
便可以成為一個卓越的數據科學從業者
步入職業生涯中期
我發現掌握理論方法
隻是攀登高峰的第一步
而“做正确的事”
往往比
“把事情做正确”更具挑戰性
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
對工科出身的我來說
技術轉移碩士項目
是一個 “擡頭看路”的機會
在這裡
我試圖找尋一些問題的答案:
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
是如何相輔相成地發展起來的?
數據分析并不直接為業務帶來增長
那麼它的價值是什麼?
數據在宏觀經濟的版圖中
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帶着這些問題
我跟随授課老師們
徜徉在每一節課程中
在這裡
作為腳踏實地的工程師
我也開始了仰望星空
每一節課程的内容
并不一味對着教材灌輸理論、研究習題
而是凝聚了名師們的思考與實踐
我們學習的内容
不拘泥于理論框架
還能看到名師們發表的文章
經手的案例,交過的朋友
以及多年以來的深度思考
看似隻是攻讀了碩士學位
實際上則是通過學院平台
拓展更廣闊的視野
在這裡
我們見天地,見衆生
也見了自己
在導師周臻老師的悉心指導下
我跟随他串聯式地論述論文細節
從如何用經濟學語言
描繪短視頻信息流廣告的業務場景
到拍賣理論如何通過機制設計
在業務場景下得以實現
再到人工智能在拍賣領域中生效的數學推導
最終順利地完成了畢業論文

圖為馬瑜澤在科技成果轉化實踐課上彙報項目進展
撰寫論文的過程中讓我明白
任何領域的問題
都值得透過現象看本質
要打破學科邊界的壁壘
找到最底層的無需證明的真理
以此為根基進行演繹推理
要見微知著
做頂級的理論研究
通過課上所學
我認識到在工作中
看似是在做技術
其實是在做市場
好的公司應當從用戶/客戶的需求出發
然後倒推技術
找到最合适的技術方案
應用于需求場景
而技術轉移相關工作
更應當用這種思維方式
來實現技術與市場的連接
我還認識到
在技術轉移領域
“預判”能力非常重要
一次成功的方向預判
能夠讓對的技術在對的時間和對的業務中
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一次失敗的預判
也可能會導緻數位研發人員
多年的研究成果付諸東流
而提升自己預判能力的關鍵
便在于對技術本身和對需求側的
深刻理解
感謝時代,感謝學院,成就自己
回想起入學第一天
聽劉碧波老師講起項目成立的初衷
和對未來的構想
感覺到自己既偉大又渺小
偉大之處在于
走出校園
我們将是國内科技成果轉化領域的排頭兵
渺小之處在于
科技創新曆史長河浩浩湯湯
作為個體
我們隻在其中一個微小的階段
和一個具體的行業擁有自己使命
年少時看向未來
擁有無數的可能性
中年時回望過去
發現走過的路
其實是一條必經之路
從這個角度想
既是概率論的
又是決定論的
技術轉移也是一樣
這是我國科技發展的必經之路
但具體怎麼走
還需要我們摸着石頭過河
不論我們來自什麼背景什麼行業
未來要選擇到哪裡去
能夠來到技術轉移項目
我們就非常幸運
因為這裡有全世界最好的老師
獨具匠心的跨行業交流的機會
這裡的同學們會堅信
自身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
躬身入局
為之做出改變
感謝學院技術轉移碩士項目
也感謝曾經那個摸爬滾打的自己
而立之年
迎來新的起點和新的希望
願能與學院一同
見證技術轉移碩士項目未來的發展
見證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領域
即将發生的偉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