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Betvictor中文版(PBCSF)主辦、京東科技集團聯合主辦、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 和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CFD) 承辦的 “Betvictor中文版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2021全球經濟與政策展望”在27個平台全網直播,受到近百家媒體矚目,直播觀看人數超千萬。Betvictor中文版紫光講席教授、國際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東教授擔任論壇總主持人。

論壇圓桌(二)主持人由瑞銀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擔任。出席圓桌論壇(二)的嘉賓分别有,建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崔曆,保銀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首席經濟學家們圍繞“中國宏觀經濟和政策展望”這一主題展開深入讨論,認為在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政策走向和經濟複蘇進程裡,中國将會率先實現政策的正常化。中國在跨周期調節的基本框架中,确立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的基調。對于中國的經濟增長、通脹和政策走勢,各位經濟學家有不同見解。

汪濤
瑞銀汪濤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在國内消費和出口的拉動下,有望實現9%的增速,名義GDP增長達到12%。得益于全球疫苗推進,經濟正常化,以及美國在此基礎上大規模的财政刺激,全年的出口增長預計在16%左右,甚至還有上行的風險,比去年更加強勁。制造業投資今年會出現大幅反彈,增長會在10%左右甚至以上。制造業投資的反彈可能會抵消房地産投資和基建投資的放緩。消費将得益于國内經濟的進一步複蘇,勞動力市場中就業和工資有了恢複性增長,服務業消費今年的增長可能會比産品的消費增長稍快。今年的不确定性主要來自兩方面,全球疫情和疫苗普及的程度,以及房地産在政策收緊下的應對。
汪濤認為,生産價格指數PPI今年上漲平均3%以上,尤其是上遊的價格漲的比較多,但是下遊傳導到消費品的核心制造業産品的價格上漲可能有限,因為下遊的競争比較激烈。預計今年消費者價格CPI前低後高,主要是受基數影響,豬肉價格已經進入了下行的周期,全年CPI平均在2%以上,下半年可能是2.5%或者以上。”
汪濤表示,今年的政策會邊際上收緊流動性,但更重要的是要降低信貸的增速,主要是通過宏觀審慎的工具, 會更加強調風險的嚴格管理,包括三條紅線、房地産信貸的上限、影子信貸、互聯網金融監管等都收緊。預計今年社融會增長11%左右,低于去年13.8%,但是收緊也不會顯著拉低經濟增速,因為不像去年那樣有那麼多企業借錢生存。因此,今年的宏觀杠杆率可能會下降4-5個點。

汪濤發言中
以下為發言全文(未經嘉賓審閱):
汪濤:非常感謝清華五道口的邀請,很榮幸有機會參加今天的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各位朋友、張院長、朱院長、肖主席,大家上午好!
我是汪濤,我是瑞銀的中國首席。今天參加這場讨論的四位,剛才鞠教授也有介紹,今天讨論的是中國宏觀經濟和政策的展望,會更仔細的講到今年經濟的複蘇、結構的調整、中國的通脹問題,以及對貨币政策的影響、國際政策的協調。前面的論壇講了很多國際經濟的複蘇、美聯儲的政策等等。另外,美聯儲的政策和國際經濟複蘇對我們的影響,以及對市場的影響。今天也有一位做國内資産配置、資産管理的首席張智威。
作為主持人,我先利用機會抛磚引玉,先簡單介紹一下瑞銀對中國經濟和證詞的看法,我再請各位嘉賓分享他們的觀點。
對今年中國經濟的總體判斷,我們認為經濟會強勁地反彈,政策逐漸調整。
首先,我們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在國内消費和出口的拉動下,有望實現9%的增速。其中,出口主要是得益于全球疫苗推進,經濟正常化,以及美國在這個基礎上又出台了大規模的财政刺激,我們認為全年的出口增長在16%左右,甚至還有上行的風險,比去年更加強勁。
消費随着國内經濟的進一步複蘇,勞動力市場、就業和工資有恢複性的增長,消費者信心也會進一步恢複,尤其是去年比較弱的服務,今年可能會有一些恢複性的增長,會比産品的消費增長稍微快一些。
在投資方面,我們的判斷是,房地産和基建投資可能因為政策在邊際上收緊而有所放緩,可能是到低的個位數。同時,制造業的投資因為企業收入、盈利、訂單大幅地增長,包括貿易摩擦,包括疫情等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比去年大幅下降,因此制造業投資今年會出現大幅反彈,可能增長會在10%左右甚至以上。制造業投資的反彈可能會抵消房地産投資和基建投資的放緩。
今年增長很大的一個不确定性,大家都同意的還是來自于全球疫情和疫苗增長的情況。另外一個不确定性是房地産,政策上是收緊的,但是過去兩年的經驗,房地産都比想象的更加強勁,今年是否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也是一個不确定性。
另外,政策的收緊速度和力度到底有多大,這是市場比較關心的對經濟可能有影響的。
我就重點講兩個問題。第一,中國和全球強勁訪談已經引起了大宗商品價格的攀升,是否會帶來國内的通脹?這個是大家很關注的一個問題,後面的嘉賓會有更詳細的分析。我講一下我們的預測。生産價格指數PPI今年上漲平均3%以上,尤其是上遊的價格漲的比較多,但是下遊可以傳導到消費品的核心制造業産品的價格,消費者的價格,上漲可能還是有限,畢竟下遊的競争也是比較激烈。消費者價格CPI前低後高,主要是受基數影響,豬肉價格已經進入了下行的周期,一時半會還不會逆轉。受這個影響,我們認為全年CPI平均在2%以上,下半年可能是2.5%或者以上。
第二,政策退出的考量和速度。剛才講了通脹壓力可控,為什麼中國率先提出政策的正常化,退出刺激政策呢?我們剛才講到了美國或者美聯儲都是從通脹預期角度去考慮的。在中國主要還是考慮控制風險,穩定杠杆,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為通脹是可控的,并不是目前主要的考慮。對于政策和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考慮特别的重要。短期有強大的疫情沖擊,出台了有力的政策,經濟恢複以後政策就會作出比較快的調整。貨币政策退出,我們認為央行邊際上的流動性會有點收緊,但更重要的是要降低信貸的增速,主要是通過宏觀審慎的工具。去年有很多監管諒解,鼓勵銀行去貸款給經營困難的企業,今年會更加強調風險的嚴格管理,因此監管的力度上就會有變化。還有三條紅線、房地産信貸的上限等等,我都歸類于宏觀審慎監管,包括影子信貸、互聯網金融監管都收緊,今年社融會增長15%左右,去年是13.8%左右,但是收緊也不會顯著拉低經濟增速。不像去年那樣有那麼多企業借錢生存。很簡單的來說,今年的名義GDP增長可能隻有12%,去年是百分之三點幾。今年中央提出來的控杠杆、穩杠杆是可以實現的。我們判斷,今年的宏觀杠杆率可能會下降4-5個點,去年上升了24個點,這是我們的基本判斷。

圓桌(二)中國宏觀經濟和政策展望與會嘉賓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