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由Betvictor中文版(PBCSF)主辦、京東科技集團聯合主辦、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 和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CFD) 承辦的 “Betvictor中文版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2021全球經濟與政策展望”在27個平台全網直播,受到近百家媒體矚目,直播觀看人數超千萬。Betvictor中文版紫光講席教授、國際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東教授擔任論壇總主持人。

論壇圓桌(一)主持人由京東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擔任。首席經濟學家們圍繞“全球經濟展望”這一主題展開深入讨論,認為2021年全球經濟複蘇将呈現分化的态勢,美國經濟的上行風險很高。但對于是否有持續的通脹壓力、美債收益率上行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溢出效應,首席們有不同觀點。

王黔
先鋒領航首席經濟學家王黔在發言中提到,美國的通脹可能是技術性和臨時性的,實際利率仍然為負,更看好非美發達市場特别是歐洲市場。她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供給瓶頸、和低基數等原因,美國4月份開始可能通脹高于2%,但是這些因素消退之後,年底核心通脹又會重新回到2%以下,這是聯儲到對通脹都不太擔憂的一個原因。王黔認為平均通脹目标框架下給了美聯儲一定空間,預計聯儲可能2023年三季度才可能加息。王黔認為,美債收益率上漲很大原因是通脹預期上升,但還有一部分也是顯示市場可能擔憂聯儲會過早加息她認為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估值大概1.9%左右,考慮到未來一段時間甚至到2022年通脹預期還會有進一步的上升空間,這意味着實際收益率是負的,對經濟和金融市場還是起到比較支撐的作用。長期來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大概在3%左右的水平,仍然遠低于曆史4.5%平均水平。
王黔認為,雖然當前美元走強、美國收益率上升,全球資金流動流出非美市場,但是下半年如果出現同步複蘇的局面,美元有可能呈現一種走弱的局面,資金可能又會重回新興市場。利率雖然反彈了,但實際利率仍然是負的情況下是可以支撐風險資産的,因此對整體風險資産的表現并不過于悲觀。從地區而言,更看好非美發達市場特别是歐洲市場,從風格而言,看好價值股和小盤股。此外,很多投資者擔憂通脹風險,可以在資産配置中間放超配置大宗商品、黃金和國債。

王黔發言中
以下為發言全文,未經嘉賓審閱:
王黔:各位領導、各位首席:大家好!
謝謝沈博,之前沈博也跟我們說過,希望大家各有側重。我自己現在在美國,我想我今天更側重對美國經濟通脹、政策,從我們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金融市場的一些看法。
剛才大家也提到了,2021年是全球持續複蘇,當然也有所分化,上半年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下半年随着疫苗接種在全球範圍内推進,非美國家經濟複蘇可能也會加快步伐,對金融市場的意義是很大的。在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的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美元走強、美國收益率上升,全球資金流動流出非美市場,特别是流出新興市場。但是,如果到了下半年出現同步複蘇的局面,美元有可能呈現一種走弱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資金可能又會重回到全球,特别是新興市場。
當然,我們看到美國經濟受益于财政政策的給力、疫苗接種非常順利,我們預計美國經濟今年增長7%,但是,上行風險實際上是很大的,剛才大家也說到了,居民部門新增的儲蓄約大概3萬億,如果居民部門開始決定動用這3萬億,出現報複性消費,我們覺得美國經濟增長真的有可能出現接近10%的增長。
關于疫苗的接種,我自己現在在美國,我跟大家分享一點來自草根的觀察,有兩個很有意思的觀察:第一,美國這回來真的了,除了醫院和藥房之外,很多體育館都被用來接種疫苗設施,比如體育館用于接種疫苗,而且由聯邦緊急措施署負責運營,一個體育館一天接種四千到五千人,而且周末也可以接種疫苗,之前肖主席說我們周六都來開會,在中國咱們還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美國公共部門這麼拼以前真的是沒見過的。第二,從疫苗生産、運輸和供給方面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主要的不确定性是來自于個人接種疫苗的意願,我們發現越紅的州越容易打上針,比如佐治亞這些州,很多人不願意打,疫苗多的是,根本不用預約,直接去就可以接種。加州這些比較藍的州,大家接種意願更高,大部分預約排隊。我也同意建光講的,基本美國5月份能實現群體免疫,這個進程在全世界來說,除了以色列、英國,美國應該是首當其沖。這是美國經濟的看法。
第二,金融市場上對通脹的擔憂。當然,經濟複蘇随之而來的就是再通脹,尤其在美國,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供給瓶頸,還有低基數等原因,美國4月份開始可能通脹高于2%,但是,這些技術性的原因、臨時性的因素消退之後,年底核心通脹又會重新回到2%以下,這個也是聯儲到現在對通脹都不太擔憂的一個原因,今年來說,是暫時的,技術性的、結構性的。
2021年之後再往前看是否會出現全面持續的通脹?最大的變數就是通脹預期何去何從,聯儲現在用的預測他的增長、通脹是FRB/US一般均衡模型,在這個模型中間,通脹預期是外生的變量,因此,隻要不改這個參數,不改動通脹預期,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得出來的結果聯儲說通脹隻會在2023年年底勉強達到2%,我們的模型中通脹預期是内生的變量,特别受财政擴張的影響,财政擴張本身以及帶來産出缺口變化都會影響通脹預期,我們模型中顯示通脹預期每上升10個基點就會帶來實際通脹持續上升20個基點。因此,基準情形中,如果在現在的1.9萬億基礎之上再來5000億财政刺激,美國通脹在2022年年中就會持續超過2%,時間點早于聯儲的預期。
雖然我們認為通脹可能會早于聯儲預期超調,但是,在平均通脹目标框架下,聯儲還是有一定的空間,所以,并不急于收緊政策。尤其是就業市場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因此我們預計聯儲可能2023年三季度才可能加息,隻是略早于聯儲點陣圖顯示的2024年才開始加息。從去年年底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其實大幅上漲,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通脹的預期在上升,但是,最近一兩個月上升,也是由于實際利率在上調。收益率上升一方面反映了市場的通脹預期,在我們看來是合理的。但是,還有一部分也是顯示市場可能擔憂聯儲會過早加息,我們覺得這個可能市場有一點點過慮了。在我們現在看來,大概10年期國債收益率,我們自己看一個合理估值,大概1.9%左右,已經考慮到未來一段時間甚至到2022年通脹預期還會有進一步的上升空間的考量。但就算是1.9%,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實際收益率是負的,對經濟和金融市場還是起到比較支撐的作用。
第三點,金融市場,金融市場出現很大波動,尤其是我們的投資者特别擔憂風險資産估值過高出現泡沫。在我們看來,其實資産估值是否合理是取決于當前的宏觀環境,剛才我們講利率雖然反彈了,但是,它在經濟強勢複蘇的背景之下并不算高,在實際利率仍然是負的情況下,它是可以支撐風險資産的。所以,我們對整體風險資産的表現并不過于悲觀,但是,不可否認,部分地區、行業估值是過高的,這種情況下他們出現估值收縮、出現下調的風險可能比較大,長期回報也不是很理想。我們可以待會兒再詳細講。相比之下,從地區而言,我們更看好非美發達市場特别是歐洲市場,從風格而言,我們看好價值股和小盤股。此外,很多投資者擔憂通脹風險,他們可以在資産配置中間放超配置大宗商品、黃金和國債。
長期來看,後疫情時代是一個“四低一高”時代,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低回報、高不确定性,我們并不認為所有國家都會日本化,但我們也不認為生産率能像90年代那樣快速提升。未來即便正常的經濟增長和利率水平也将低于曆史平均水平。即便聯儲完成了貨币正常化過程,長期來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我們認為大概也就在3%左右的水平,這個遠遠低于曆史4.5%平均水平。全球60、40組合,未來10年回報大概隻有4-5%,遠遠低于70年以來9.5%和90年以來的7.2%,在低回報的投資環境下,對于投資者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可能最後兩條路可走,要不然铤而走險,天下沒有免費午餐,要拿高回報就要承受高風險,或者對我們來說做好一個财務規劃,開源節流,多儲備,注重投資成本,堅持長期投資,積極開展分散化投資,這也是一條更為理想的出路。
謝謝大家!

圓桌(一)全球經濟展望與會嘉賓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