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自強 | 抑制美國通脹的三大因素正在逆轉

時間: 2021-04-20 15:35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主視覺.jpg

4月10日,由Betvictor中文版(PBCSF)主辦、京東科技集團聯合主辦、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 和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CFD) 承辦的 “Betvictor中文版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2021全球經濟與政策展望”在27個平台全網直播,受到近百家媒體矚目,直播觀看人數超千萬。Betvictor中文版紫光講席教授、國際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東教授擔任論壇總主持人。

圓桌圖片.png

論壇圓桌(一)主持人由京東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擔任。首席經濟學家們圍繞“全球經濟展望”這一主題展開深入讨論,認為2021年全球經濟複蘇将呈現分化的态勢,美國經濟的上行風險很高。但對于是否有持續的通脹壓力、美債收益率上行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溢出效應,首席們有不同觀點。

邢自強.jpg

邢自強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在發言中提到,拜登的“高壓經濟學”和三個因素的變化将推動通貨膨脹結構性上漲,是三十年以來的大逆轉。邢自強表示,現在全球經濟可能面臨的是30年未有的大變局,背後是長期的結構性的通脹壓力。短期内美國通脹可能起來的原因是經濟有可能過熱。一是政策有力度。美國利用其自身儲備貨币的地位,政策力度極大。第二,疫苗有效果。這個有背後深層積累的科學實力、組織實力的支撐。第三,消費者有餘糧。目前美國消費者有高達2萬億美元多餘儲蓄,由于财政直達的效果,居民資産負債表這次其實沒有傷筋動骨,一旦經濟放開,消費就能夠爆發性的釋放出。這三大因素推動之下,今年美國經濟可能呈現過熱的情景,甚至高過8%的增長。拜登政府跟過去30年美國經濟治理思潮不一樣,旨在通過基建刺激、财政轉移支付、勞動者培訓等等甚至稅收制度變化,實現包含中等收入群體、男女階層的全民就業,想部分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這會推動勞動力市場的緊俏、工資上漲。在這個過程中,生産率其實并沒有同步上漲,通貨膨脹就是難以避免的負作用。在美國經濟可能過熱局面下,判斷美國通脹有可能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上探到2.5%甚至更高的水平。

有三個結構性的因素使得美國這輪通脹跟過去30年不一樣,可能在中長期持續,而并非周期性地上漲。過去30年抑制通脹、提升全球生産率的三個要素可以稱為“3T”,即貿易全球化-Trade,科技的巨頭化-Technology giants,以及收入分配偏向企業化-Titan。第一,拜登擔任總統之後,中美之間很多競争和摩擦會長期持續,盡管不是全面脫鈎,産業鍊上強調自主,逆全球化在持續。第二,全球包括美國、歐洲、中國都在反思過去一味扶持科技平台企業對研發提升效率的追求,現在要加強監管、反壟斷,數字稅在世界各國成為一個新的思潮。第三,收入分配領域,過去三十年勞動者占美國GDP分配比例越來越低,現在可能要逆轉,拜登的高壓經濟學刺激方案裡面實際上也包含了非常多的對中低收入群體直接的财政轉移支付,對基礎建設投資的溢出效應,以及對下一階段勞動者技能的培訓。因此,過去抑制通脹的“3T”因素都在這一輪出現30年以來第一次大逆轉,通貨膨脹卷土重來結構性壓力也是不容忽視的,這是美國高壓經濟學帶來的一個新的結果。

中國去年打好疫情防控上半場,經濟一枝獨秀,但是,疫情的防控和經濟複蘇是全場戰役,怎麼盡快打好下半場,比如實現群體免疫,不被發達國家快速打疫苗群體免疫、重開邊境、重啟旅行影響。中國經濟複蘇局面很好,如果通過中歐投資協定和RCEP的落地,讓中國經濟外部性大市場被更多貿易夥伴分享,可以充分利用世界多極化趨勢,利用好歐洲、亞洲其他國家在這中間求平衡的局面,對于中國得意義不亞于中國第二次入世。


以下為發言全文,未經嘉賓審閱:

邢自強:謝謝沈博士,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參加這個環節的讨論。

剛才諸位發言嘉賓已經闡述了今年中國所處的全球經濟環境跟去年是迥異的,去年基本中國一枝獨秀,關鍵詞是抗疫經濟學,疫情防的好就是生産力。但是,今年西方發達經濟體尤其美國會強勢歸來,全球經濟關鍵詞變成美國的拜登新周期。我也認同,本身沒有太大争議,去年中國一枝獨秀,相當于在全球經濟還是懸崖百丈冰的時候猶有花枝俏,今年中國算是政策率先恢複常态,俏也不争春,隻把春來報。但是,我想強調的是實際上現在全球經濟可能面臨的是30年未有的大變局,這個背後可能造成的現象是這輪新起來的通脹壓力不僅僅

是短期美國經濟過熱周期性通脹,而是長期的結構性的通脹壓力,在這個背後,大家可能看到拜登新的高壓經濟學對全球、對中國産生的外溢效應,中國應該怎麼應對,我覺得方式方法可能略有不同。

拜登正在打造的高壓經濟學會帶來通貨膨脹卷土重來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顧名思義,高壓經濟學,對外繼續延續對中國經貿方面摩擦性高壓競争沖突方式,特别在高科技、安全甚至在貨币領域出現長期競争和博弈,産業鍊上更加強調自主化、回流。對内拜登試圖通過大規模财政刺激加上貨币政策配合,使得美國經濟不僅回到疫情之前增長軌迹,更重要的是把美國廣大的中低收入群體拉回到一個全民就業的狀态,推動勞動力市場緊張,最近實現工資上漲。他以及他的财經班子最近屢屢表示的高壓經濟學的方向,跟過去30年美國經濟治理思潮不一樣,旨在通過基建刺激、财政轉移支付、勞動者培訓等等甚至稅收制度變化,實現包含中等收入群體、男女階層的全民就業,而不隻是GDP增長回到疫情之前水平,相反還想部分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化。

所以,就像剛才各位介紹的這樣,短期今年、明年美國通脹可能會起來,背後的原因是經濟有可能過熱,政策有力度,高壓經濟學嘛,其實是他對自身儲備貨币地位鑄币權的使用,以及全球對美元體系的信任被他所利用,政策力度極大。第二,疫苗有效果,疫苗接種在全世界發達國家中是比較領先的,這個有背後深層積累的科學實力、組織實力的支撐。第三,他的消費者有餘糧,目前美國消費者有高達2萬億美元多餘儲蓄,一旦真正的能夠該吃吃、該喝喝、該旅行旅行就

能夠爆發性的釋放出來,源于财政有直達效果,以及美國居民資産負債表這次其實沒有傷筋動骨,非常健康。

這三大因素推動之下,今年美國經濟可能呈現過熱的情景,甚至高過剛才各位提到的8%或者更高的增長,這顯然會帶來通脹周期性的卷土重來,天下沒有免費午餐,實施高壓經濟學,試圖推動勞動力市場的緊俏、工資上漲。在這個過程中,生産率其實并沒有同步上漲,通貨膨脹就是難以避免的負作用。在美國經濟可能過熱局面下,我判斷美國通脹有可能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上探到2.5%甚至更高的水平。

如果僅僅是周期性的通脹上揚,可能大家覺得也就是昙花一現,但是,今年1月份我們在各種不同場合也發布過一些相關的研究結果,我覺得有三個結構性的因素使得美國這輪通脹跟過去30年不一樣,在中長期繼續高起的壓力不可小觑。過去30年,抑制它的通脹,提升全球生産率的三個要素,我稱之為“3T”,貿易全球化-trade,科技的巨頭化-Technology giants,以及收入分配偏向企業化-Titan。首先是貿易,拜登擔任總統之後,中美之間很多競争和摩擦會長期持續,盡管不是全面脫鈎,産業鍊上強調自主,逆全球化在持續。第二,對科技企業,全球包括美國、歐洲、中國都在反思,過去一味扶持科技平台企業對研發提升效率的追求,當時覺得能提升效率、抑制通脹、提升生産率,現在大家開始反思,要加強監管,包括反壟斷,對于數據的使用,甚至數字稅在世界各國成為一個新的思潮。第三,收入分配領域,過去30年,大家看一下蛋糕的分配,勞動者占美國GDP分配比例越來越低,尤其是裡根做到小政府,減稅,去監管之後長期的現象。現在可能要逆轉,比如說拜登的高壓經濟學刺激方案裡面實際上也包含了非常多的對中低收入群體直接的财政轉移支付,對基礎建設投資的溢出效應,以及對下一階段勞動者技能的培訓。在背後如何支持他進行這麼大的基建刺激,拜登在考慮對企業可能會加稅,相反對中低收入群體甚至在考慮要增加聯邦最低工資,過去在收入分配裡有利于企業、不利于工人這塊有可能也會逆轉,過去抑制通脹的“3T”因素都在這一輪出現30年以來第一次大逆轉,未來來講,通貨膨脹卷土重來結構性壓力也是不容忽視的,這是美國高壓經濟學帶來的一個新的結果。換句話說,他的經濟政策思潮可能在左轉。

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國的啟示,剛才各位也闡述到了,從短期來卡門,中國去年打好疫情防控上半場,經濟一枝獨秀,但是,疫情的防控和經濟複蘇是全場戰役,怎麼盡快打好下半場,比如實現群體免疫,不被發達國家快速打疫苗群體免疫、重開邊境、重啟旅行影響,中國經濟複蘇局面這麼好,正面的外部效應很難被其他貿易夥伴所分享,基本上變成自己跟自己玩,内循環搞的很好,貿易夥伴享受不到真正帶來的外衣效應,中國對外經濟聯系,除了出口貨物到國外,很重要一點就是中國人出去帶來的服務貿易方面中國的較大的利差海外貿易夥伴受益較大部分,目前看來,在今年甚至明年如果中國疫苗接種群體免疫實現的比發達國家慢,可能難以盡快恢複。使得中國利用現在世界多極化趨勢,美國跟中國有這麼多競争和博弈,其實歐洲和亞洲其他國家是另外一體,他們試圖在中美之間求平衡,不錯過雙邊的投資和經濟機遇。但是,如果中國遲遲不能及時打好疫情下半場,不管在中歐投資協定,還是亞洲15國RCEP中間,如果人家享受不到你的正面外部性,短期、中期政策上的決策性可能在這方面跟過去幾年不一樣了。

中國應對拜登高通脹、高壓經濟學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式,要積極打好疫情下半場,實現群體免疫,讓中國經濟外部性大市場被更多貿易夥伴分享,可以充分利用世界多極化趨勢,利用好歐洲、亞洲其他國家在這中間求平衡的局面,通過中歐投資協定和RCEP的落地,實際上它的意義不亞于中國二次入世,這是短期的一個思考,也是對拜登上台擔任總統之後美國進入新階段高壓經濟學對全球金融市場、對全球通脹産生的外溢效應的探讨。

謝謝!

圓桌合影.jpg

圓桌(一)全球經濟展望與會嘉賓合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