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Betvictor中文版(PBCSF)主辦、京東科技集團聯合主辦、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 和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CFD) 承辦的 “Betvictor中文版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2021全球經濟與政策展望”在27個平台全網直播,受到近百家媒體矚目,直播觀看人數超千萬。Betvictor中文版紫光講席教授、國際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東教授擔任論壇總主持人。

論壇圓桌(三)主持人由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擔任。出席圓桌論壇(三)的嘉賓分别有,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梁中華,天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宋雪濤,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首席宏觀分析師們圍繞“後疫情時代的貨币和信用”這一主題展開深入讨論,其中提到關注國内的經濟基本面和政策,主要涉及了三個大類問題,第一是經濟基本面預測和貨币政策預判,第二是全球特别是美國的經濟政策預期,第三是國際市場對中國和新興市場資産走勢的影響。

梁中華
海通梁中華在發言中指出,全年經濟增速在8-9%之間,下半年有一定下行壓力。海通梁中華認為,今年的基調是穩貨币,同時定向收緊信用,全年社融增速可能在11%附近甚至更低。海通梁中華認為,美國這一次經濟修複是曆史上最快的一次。2008年大概花了4-5年時間,因為居民和企業資産負債表都受到損傷,但這一輪不一樣。
海通梁中華分析,從外部來看,去年對經濟支撐作用比較大的出口慢慢會有一定下行壓力。在中國疫情防控下,中國經濟修複其實結構分化非常大的,尤其是房地産消費特别好,但是終端消費需求比較弱,所以,從通脹角度來看,中國整體通脹壓力并不是很大,主要是體現在和房地産相關以及碳中和供給端壓縮比較大的大宗商品領域,如果剔除掉大宗商品的話,其實終端消費還面臨一定的通縮的風險。所以,雖然通脹PPI會往上走,但并不會導緻央行加息的風險,像2019年一樣,當時豬價往上走,帶動CPI往上,當時大家對貨币政策也有些擔憂,結果發現2019年央行不僅沒有加息,反而還降息了。
就出口而言,接下來全球改善幅度最大的不是商品消費而是服務業的消費。過去一年中國在出口方面很占優勢,因為疫情防控遙遙領先,但随着全球其他國家慢慢通過疫苗接種來防控疫情,人口開始流動,生産和出口日趨正常,那今年跟中國搶蛋糕的經濟體将會越來越多,中國的出口也會面臨壓力。當中國經濟的增長沖高回落,美國還在低位爬坡階段,經濟相對強弱的變化就會在資産上、在彙率上體現出來。
去年人民币彙率大幅升值,中美利差明顯拉大,反映的是中美之間經濟修複的錯位。去年中國相比美國有非常大的優勢,今年在相對優勢不斷收斂的情況下,人民币彙率将趨于貶值,往後還會有一定的貶值壓力。對應到逆差,去年中美利差擴大到200多BP,今年以來已經在不斷的收窄,接下來可能還會有進一步收窄的空間,因為美債利率回升到1.6-1.7%,長期來看有大概率回到2%以上,即回到過去10多年底部區間,而中國無風險利率或将趨勢性下行。
中美利差收窄,會不會增大外資大幅流出中國的壓力呢?今年壓力尚可,因為今年主要體現中美利差收窄,很多外資機構購買中國國債更多是一種配置,如果彙率貶值壓力沒有那麼大的話,流出的風險就不是很大,今年彙率雖然在方向上會出現一定幅度貶值,但今年可能還沒有到最差的時候,最差時候可能是明年,這取決于美元指數的走勢。美元指數一般在美國有加息預期時候美元指數走的最高。在經濟修複階段,往往體現為美債利率飛速上升,但等美國真正開始加息時候,美債利率反而上升有限,更多體現為美元指數的上行,如果明年美國經濟修複的好,對美國有加息預期,則美元上升幅度會更大,這會對更多的新興經濟體産生較大沖擊,包括中國也會面臨一定的資本流出壓力。但整體比較而言,如果美國政策收緊,對中小型新興經濟體沖擊更大,對中國的影響相對來說相對較小,因為中國可以通過彙率貶值來緩沖。所以中國資産包括經濟走勢最關鍵變量是國内政策,貨币政策比較獨立,受到美國的影響相對來說較小。

梁中華發言中
以下為發言全文(未經嘉賓審閱):
陸挺:首先,先關注國内的經濟基本面和政策,每個嘉賓回答一下您認為今年我們國家的GDP增速是多少?您認為什麼樣的GDP增速在今年是比較合理的?通脹是否會明顯上升?這個就算是我們奠定讨論中國經濟的基調。然後我就讓您回答幾個問題,都是比較簡潔的:怎麼樣理解政策不急轉彎的基調?今年央行有沒有可能加息?今年信貸增速或者社融增速大概會是多少?今年财政政策是不是會比較緊?我們市場融資利率會不會明顯上升?我們的國債利率高點今年大概會到什麼位置?
梁中華:謝謝陸博,我傾向于對經濟偏謹慎一些,全年經濟增速我們認為可能在8-9%之間,我們認為經濟今年還是會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尤其到下半年,整體上經濟的拐點其實從環比來看去年四季度應該是經濟環比高點,包括11月份PMI達到52%點多,我們認為已經見頂了。之後接下來環比增速可能會有波動的,會往下走,趨勢是往下的,短期受到疫情擾動可能會有些波動。
今年關注同比指标,比如我們測算GDP8-9%其實意義并不是特别大,因為去年基數比較低,所有經濟數據應該更加關注的是環比走勢,環比走勢其實就是經濟慢慢體現一定的下行壓力。下行壓力的來源,從國内來看,就是房地産的調控在收緊。從外部來看,去年對經濟支撐作用比較大的出口慢慢會有一定下行壓力。在中國疫情防控下,中國經濟修複其實結構分化非常大的,尤其是房地産消費特别好,但是終端消費需求比較弱,所以,從通脹角度來看,中國整體通脹壓力并不是很大,主要是體現在和房地産相關的包括和郭博提到的碳中和供給端壓縮比較大的大宗商品領域,如果剔除掉大宗商品的話,其實終端消費還面臨一定的通縮的風險。所以,雖然通脹PPI會往上走,但是,并不會導緻央行加息的風險,像2019年一樣,當時豬價往上走,帶動CPI往上,當時大家對貨币政策也有些擔憂,結果發現2019年央行不僅沒有加息,反而還降息了。
從總量政策來說,今年不至于全面收緊貨币,通過價格手段調整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不大,PPI往上不會導緻加息,經濟往下走也很難導緻央行降息,因為今年我們的目标增速就是6%以上,今年穩增長并不是政策的重點,政策的重點其實就是調結構以化解各種風險。總量的政策,通過價格手段收緊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通過數量調控,尤其定向收緊信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房地産信用在收,另外收緊廣義政府的信用,尤其地方政府的隐性債務,包括國有企業的債務。所以,今年大的基調我們的定調是寬貨币或者穩貨币,同時定向的收緊信用,全年社融增速我們認為可能在11%附近,甚至還能再往下走一些。
财政這塊,整體偏緊一些,我們看到預算增速今年減很多,如果壓地方隐性債務增速,今年廣義财政還是偏緊一些的。另外一個是國債的利率高點,我們認為利率高點可能就是去年11月份的3.3%以上的高點,其實已經看到了。接下來我們認為經濟的環比動能在走弱情況下,中國利率可能慢慢往下走,方向可能是往下的,斜率上還是有一些擾動,比如大家擔心的二季度PPI會短期的走高,但是,這種擾動其實更多是對情緒上的擾動,利率全年高點其實我們認為已經看到了,這是我們一些大概的看法合理解。

圓桌(三)後疫情時代的貨币和信用與會嘉賓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