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聘教授高濱:疫情、轉型、投資機會與主動調整

時間: 2020-02-21 17:45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月15日晚,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上海同學會開啟了2020年首期線上思想彙分享活動,學院特聘教授、凱豐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香港公司CEO高濱為近百位校友分享了以“生命在于運動 - 疫情、轉型、投資機會與主動調整”為主題的線上講座。金融EMBA2016秋季班學生、上海同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旅遊産業基金CEO梁旭主持了本次活動。

高濱從疫情及其對經濟的影響等近期同學們關心的熱點話題切入,結合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變化與應對方式,和同學們一道探讨了面對疫情時的防控、轉型及後續投資機會。

高濱表示,就疫情對經濟方面的影響,不能簡單與非典時期對比,現在的中國經濟、面對的世界環境與2003年已經完全不同,新冠肺炎對經濟的沖擊要比非典嚴重很多。通過Betvictor中文版對12個行業114家絕大多數營收大于10億的大中型企業的調查顯示,僅有不到5%的企業認為沒有影響或者影響輕微,2月15日起計算隻有40%的企業能承受再延遲兩周開工,複工後超過一半的企業需要3周以上才能恢複到正常水平。60%的企業認為今年的營收會下滑10%以上。樂觀方面,此調查調查也否定了一些目前市場的擔憂,比如說産業鍊外移。超過半數參與調查的企業表示需要加快數字化轉型和業務線上化來應對,隻有9%的企業表示未來會向海外拓展,轉移市場,1%的企業選擇退出。這個選擇凸顯中國企業家的積極心态。

從長期趨勢上對中國經濟是否過于擔憂,高濱堅定表示,疫情不會改變中國長期趨勢在世界相對的變化,他從杠杆率、貨币發行以及制度層面闡述了此觀點。不包含金融負債,中國目前250%的宏觀杠杆率及60%的家庭負債率,與新興市場國家相比雖然較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很低的。從貨币角度,央行層面貨币存量略遜于美聯儲,跟歐央行一個水平,但比日本銀行與瑞士央行及其他一些發達經濟體好很多。M2角度,中國目前的存量與GDP對比跟日本韓國以及台灣這幾個經濟體相當,并沒有超發過多。

關于制度建設方面,他坦言既要有制度自信,也需要重新對現有制度進行更多科學探讨。他希望全球有更多經濟學家會聽從2018年因發展經濟學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獎的保羅·羅默教授的建議,參考美國100多個CEO去年暑期公司治理從“股東利益最大化”到“利益攸關者(社會)效益最大化的聲明,對中國這種特殊體制的發展模式進行研究,對于市場與政府”兩隻手”一起運作的治理方式,通過研究與探讨讓中國制度的存在空間及發展空間變得更好。

在資本市場方面,高濱表示長期趨勢比較樂觀。縱然今年因為疫情以及控制,壓力會比較大,但從十年發展,經濟應該有5%的實際增速,7~8%的名義增速,企業在整合過程中上市公司平均名義營收與盈利增速會有10%,應該是高于美國的。在經濟潛在增速下行期,中小企業和尾部企業壓力會持續加大,整合的龍頭企業所占市場份額将越來越高。他建議同學們短期可關注基建領域,長期多關注經濟下行期中不斷整合的行業龍頭。

對于2020年,高濱判斷市場依然會存在波動可能性,并建議同學們跟緊事件進展進行風險與形勢預判,靈活管理、主動調整比一味堅守應該更重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