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融改革成效,回應經濟金融熱點
Betvictor中文版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之聲
聯合推出
《愛評論:新時代百人對話錄》特輯
《新時代 新金融》
對于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熱詞——“金融科技”,究竟該怎麼理解?現在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處在一個怎樣的階段?科技賦能金融,給金融業的發展帶來怎麼的未來空間?“金融科技”是促進實現普惠金融的有效路徑嗎?
新時代,新金融,張曉燕教授為我們揭開金融科技的密碼。
張曉燕,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證監會第十七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

以下為對話實錄:
記者:這兩年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金融科技這個詞應該說是最火的,但是我們也看到不同行業的人對于金融科技的解釋是不盡相同的。比如說銀行業人士在談到金融科技的時候會講IT流程的改造;P2P從業者談金融科技的時候着重關注信貸撮合;互聯網巨頭談金融科技更多的會談雲計算、區塊鍊、大數據還有人工智能等等這些前沿技術。在您看來到底什麼是金融科技?
張曉燕:其實對每個概念,大家有不同的理解是很正常的。但是對我來說,金融科技從英文翻過來的時候是兩個詞拼在一起的,也就是咱們說的金融Finance,一個是Technology科技。金融科技是在科技的基礎上對金融做出的創新。金融的本質,其實就是服務,幫助企業個人獲得資金,幫助資源有效的配置。那麼Fintech金融科技就是通過一些科技技術上的創新,讓金融的服務做得更好、更廣泛、更便捷、更低成本。所以之前提到的這些理解,我覺得在這個大範圍之内其實都是沒有錯的。但是我們不要忘了的金融創新的本質還是要回到金融,那麼金融本身是用來做服務的,這也是我們國家為什麼提出普惠金融在金融科技的幫助下會做得更好。
記者:金融是本質,科技是手段。
張曉燕:對。
記者:從全球的範圍來看,我們國家的金融科技是處于領先水平的。
張曉燕:對。
記者:為什麼金融科技在我們國家的發展可以這麼迅猛?
張曉燕:其實大家都會覺得很奇怪,我先把你這個話題深入一下,我以前回美國做演講的時候,會給他們看兩張圖,因為我們國家這個P2P平台,網貸平台過去十年發展的特别特别的快。然後給他們看兩張圖,我說你們看中國的這個網貸平台六千多家,你看發達國家,每個國家的網貸就隻有一兩百家。
記者: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張曉燕:一個這麼高,一個這麼一點點。然後我們在網貸平台上發出來的這個資金量,他們在國外的話也就是一個零頭。另外有一次我們學院請了世界貨币基金組織的一個非洲的專家來講座,他說非洲的興起取決于兩個因素,有兩個契機,第一是他們有人口紅利,因為他們有很多的壯勞動力。另外就是金融科技,可以幫助非洲進行快速的騰飛,我當時都不敢相信,但是你回頭想一想,為什麼會是這樣子。那麼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咱們國家的銀行業,金融系統也已經很有規模了對不對,但是跟發達國家相比的話它這個市場的占有率和滲透的力度其實還是遠遠不夠的。那在這種情況下,金融科技在發展中國家的空間比較大。
所以最主要的兩個原因吧。第一,是因為傳統行業留下了很多空間讓這個新興的金融科技行業來填白。第二點就是中國有大量的需求,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不光是咱們國家,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金融科技發展都比較的迅猛一點。
記者:有需求所以就有供給。從這個全球範圍看,我們是走在世界的領先水平的。那麼就金融科技這個行業或者是這個産業來看,我們現在是處于一個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呢?
張曉燕:我舉一個我比較熟悉的行業,就是網貸平台,這是我一直在做的研究。處于什麼樣的階段?我先給你講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剛剛開始萌芽的時候。剛開始萌芽的時候有很多很多風險,大家也不知道這有一個新事物,我們到底要不要接受它,它到底能不能管用,沒有人知道。然後那個階段,就是有幾家出來,2010年前後,就進入了一個野蠻生長,因為大家忽然發現這個東西挺好的,把這個借款人和投資人聯系在一起,然後大家都很高興。
記者:Peer-to-Peer。
張曉燕:對,然後說想要借錢的人可以借到錢,想要投資的人可以拿很多的回報率,每個人都很高興,這是野蠻生長階段。那麼在這個階段裡,大家是沒有一個概念說它會發展到哪裡去,會有什麼樣的風險。那麼到第三個階段,要進行标準化。什麼意思,就是一個産業,從它嬰兒期,青少年時期,然後到那個成熟期,成熟期就是我這兒要講的這個标準化的階段。所以後來互金協會成立了,然後要求P2P平台遵從各種各樣的監管了,先給你标準化來了一遍,然後有很多平台因為自己經營不善,或者有一些真的做了一些很非法的交易,他們也就銷聲匿迹了。所以這個風險是很大,全國六千家平台,死掉了一半。
張曉燕:所以這個一下子就是在成熟的過程當中,一半就沒有了。沒有堅持到後面了,但是你在往标準化上面走的話,這個行業越來越成熟,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家可能會覺得說,怎麼一下子放緩了這麼多,其實總量并沒有減少,隻不過是你看見的數目你看到跑掉了好多,你感覺他們好像都不行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這個行業還是在沒有縮,隻是平台的數量減少了,但是整個的放貸的數額,我覺得其實還是緩慢的往前增長。這是第三個階段,這是我們現在正在處的階段。那麼再往後的話它成熟了以後,我們希望它能夠突破更多傳統行業所不能達到的空白區。
記者:前兩年監管層出台了一批被稱為史上最嚴的規定,确實讓行業的很多的從業者覺得是不是寒冬來了,但是後來大家想一想,成熟的行業從業者是應該擁抱監管的,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裸泳的那些人是肯定要被淘汰掉的,您剛才也講到了我們之前有六千多家的這個網貸平台,現在死掉了一半以後,在您看來這個未來這個量會不會還進一步的再競合、減少?
張曉燕:一個行業從它出生到成熟,這個肯定是經過很多整合。像網貸行業它可以做規模,如果他将來可以做規模的話你會發現小的網貸平台,很可能他們會自己選擇合并,或者他被動的被吞并,所以這三千多家有沒有可能會減少,你要問我的話,是的,平台數量會減少。會減少,因為它是可以規模化的一個産業。那麼減少到多少是一個平衡點,這個我覺得監管要好好的想想這個問題,我也沒有辦法給出一個具體的答案,但是根據别的産業的發展的經驗,平台數量是越來越少的。
記者:金融加上科技應該說是金融業順應時代的一個重要的創新,那這種創新你覺得給我們整個國家的金融服務體系帶來的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張曉燕:可以分幾個層面來說吧,我之前提到過為什麼在發展中國家金融科技發展的這麼快,你剛才也總結說因為有需求就會有供給對不對,其實我們在研究的時候發現,先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從小微企業和個人的角度來說,一方面是借款人借不到錢,借款的企業借不到錢,另外一方面是投資人在中國投資渠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有限的,所以對這兩個方面來說我想象成功的網貸平台給他們帶來的都是很好的體驗,就是一邊拿到的錢,另外一邊就是獲得了高收益這是一個很巨大的變化。第二點,影響比較大就是競争者了,就是我們剛才說的傳統行業。他們會很有危機感,特别想改善自己的服務,特别想在新興的行業裡面,同樣占據領軍地位。所以這個競争,我覺得這個對于整個國家,整個經濟都是一件好事情。
總結一下,第一對投資人和借款人,如果成功的平台的話,是雙赢的。第二,金融科技的創新讓傳統行業意識到有危機感了,然後改善自己的服務。那麼第三點我覺得另外一個影響就是很多時候大家都有點盲目的追從新科技,在不太了解的情況下,承擔了太多的風險。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收嚴了監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