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首屆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召開,本屆論壇由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與京東數字科技聯合主辦。Betvictor中文版校長助理、教務處處長彭剛,京東集團執行副總裁、首席公共事務官藍烨出席并緻辭。論壇以“2019中國與世界經濟展望”為主題,來自國内外著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與領軍學者熱議中國與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政策走向。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是CIFER舉辦的系列論壇,論壇定位高端、權威、前沿,将形勢分析、政策解讀、實踐建言與學術研究融為一體,将成為國内權威且具影響力的經濟與金融政策論壇。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表示,今年整體上宏觀經濟政策是一個開口型的擴張,經濟增長仍将保持在合理的區間内運行的可能性較高。但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相較于2018年仍将放緩,在此基礎上從季度變化的角度來看,今年的第三季度可能會逐漸地改善。
以下是陳興動演講全文:
首先謝謝清華五道口的邀請,很高興。首先我想把自己的位置先定一下,我們應該說是這個市場的經濟學家,但是商業經濟學家跟鞠教授講的有學者、政策研究者是不太一樣的,我們的目标對準的客戶是投資者,我們看方向,判斷方向,因此今天8分鐘時間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2019年第二季度對全球經濟的判斷。我們二季度報告的題目用了一個詞”Beige-ilocks”,它的意思是比“Goldilocks”所描述的經濟運行狀态要差一些。具體而言,我們今年對全球2019、2020年的經濟走勢的判斷,是經濟全球協調性下降且不斷持續,某些國家經濟衰退的風險在上升。
下面簡單分享幾張圖,第一張圖是全球的投資景氣指數,很顯然看,現在是比較大規模的下降,全球主要經濟體均趨于這種狀态。我們将全球主要經濟體分為五個部分具體來看,一個是美國,第二個是中國,第三個是歐洲,第四個是日本,最後一個是新興市場國家。為什麼把中國分出來?我們認為中國既不屬于發達國家,但也不再屬于發展中國家,中國屬于什麼?我們稱之為EDM,叫做新興的發達國家。
我們對美國的經濟形勢的判斷,是回歸趨勢值,美國目前的潛在增長率普遍認為是2%左右,其未來兩年實際增長速度我們預計将逐漸回落甚至低于2%的水平;歐洲的經濟運行将低于其潛在增長率,即低于1%-1.5%的水平,我們預計未來兩年歐元區經濟增速将回落至0.9%、1.0%的水平。而日本的經濟可能面對着衰退的風險,今年的經濟增長可能比去年有較大規模下降,我們預計日本未來兩年的經濟增長僅在0.2%,0.3%左右。
從全球角度來講,我們今年還得不出會出現衰退的結論,為什麼這樣?左邊這邊可以看到,觀察到的經濟形勢正在變差。但右邊一欄我們看到經濟形勢似乎還有一些指标在改進,那麼綜合來看我們認為今年出現衰退的可能性并不高,我不具體展開談。
接下來我們看發展中國家,今年發展中國家經濟運行整體而言應該還是會比較平穩,今年将會有一系列的換屆選舉,土耳其的地方選舉,印度尼西亞4月份的選舉,印度的選舉,南非的選舉,歐洲議會的選舉,因此風險依舊存在。發展中國家面對的風險其中一條就是有許多的力量起來,反對義務、反對責任。
接下來談一談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的經濟增長,2018年官方統計數字是6.6%,但是這個6.6%的增長這個數字,我們認為實際的經濟增長可能要比6.6%慢,否則的話不至于引起政府這麼廣泛的關注。此外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經濟統計指标之間協調性越來越差,去年的經濟增長主要的問題是什麼呢?不在于經濟增長速度下降,而在于經濟下降速度超出了預期,這個超出的預期是什麼樣的導緻呢?我們說部分經濟增長下降是在預期之内的,比如說結構性下降,周期性下降,對前期政策的負面影響需要花時間,需要消化。
除此之外超預期的經濟增速下滑的原因有哪些,我想這裡有共性,大家普遍都有認識,這是由多重原因共同導緻的,例如:
第一,貨币超調,去杠杆的政策下導緻貨币信貸過度緊縮。
第二,所謂的國進民退,引發了市場的擔憂。
第三,來自于外部環境的沖擊等等。
在此背景下,我們看到政府從去年的7月份開始,宏觀調控政策的重心轉向了穩增長,其中主要政策努力包括:
第一,加緊協調與美國之間的貿易談判。
第二,政策上進行一系列的糾偏。
第三,宏觀經濟政策全面放松。
我們現在判斷,雖然經濟形勢大體方向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但到目前為止我們也能看到在政策的作用下出現了一些轉好的迹象,經濟形勢出現了一些積極的改變,包括: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目前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我們相信中美之間最終能夠達成一個協議;信貸增速回升,貨币政策寬松,财政政策也很積極;基礎設施投資從去年11月份左右開始反彈。
整體上現在的宏觀經濟政策是一個開口型的擴張,也就是今年的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的區間内大家覺得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觀點的分歧主要在于經濟觸底是發生在一季度還是二季度,我們的判斷是二季度經濟觸底。但是整體上,2019年的經濟增長速度,要比2018年進一步放緩,在此基礎上從季度變化的角度來看,今年的第三季度起可能會逐漸地改善。
我們簡單的總結幾點。
第一,由于全球的經濟開始放緩,全球的中央銀行進行貨币政策正常化的窗口關上了,這一點也已經得到了證實,美聯儲表明年内不會再加息了。
第二,中美之間貿易的沖突,雖然未解決,但是最終我們認為能夠達成一個協議。但中美協議達成後,可能接下來全球貿易摩擦仍會繼續存在,主要體現在美日、美歐之間的貿易沖突,而美歐之間的貿易沖突解決起來的難度,可能比美中之間還要更加困難和複雜一些。
第三,我們今年看全球會出現非常低的通脹,全球PPI出現通縮的風險在上升。
第四,中國經濟在三季度起穩并出現小幅反彈可能性是比較大的,主要的理由是政策刺激的作用逐漸顯現,我們期待中美之間能夠在第二季度達成貿易協定,最後一個是基數效應。
最後一點,全年我們對美元基本判斷是,其相當于歐元、日元、人民币是趨弱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