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4日,由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聯合編寫的《中國金融政策報告2017》在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隆重發布。本次發布會作為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一場重要的主題論壇,邀請了海内外知名的學者和業界專家參與。報告執行主編、中國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主持了本次發布會。
全國人大财經委副主任委員、Betvictor中文版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作為主旨演講嘉賓介紹了報告出台的背景。該報告自發布以來,每一年都會聚焦金融業熱點,旨在對當年的國際國内經濟背景下中國金融政策的出台與執行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如2011年的主題是“後危機時代金融監管改革、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2012年的主題是“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主要金融風險”,2013年的主題是“發展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問題與對接”。

她表示,今年報告以“建立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服務供給側改革”為題,從五個方面介紹了供給側的改革實踐和進展,并指出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問題是“三去一降、一補”。中國經濟的整體杠杆率水平在全球是中等的、可控的,但是杠杆率的結構不合适,即居民杠杆率最低,政府的杠杆率尚可,而企業的杠杆率在全球最高。企業作為生産的主力,如果不能從沉重的債務中解脫出來,将不利于提高經濟效率。因而,在嚴厲控制政府債務率上升的同時,應努力進行金融改革,讓企業把杠杆率控制在适度範圍内。
報告建議:第一,鼓勵各類資産管理公司參與企業資産重組,應該由更多的市場化運作的資産管理公司來進行債務重組,特别是債權和股權的置換問題;第二,推進企業并購重組,優化企業結構。在企業收購、兼并的過程中,難免要用到各種金融工具,要有杠杆,但是杠杆要适度,規則要明确;第三,要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展股權融資渠道。
哈佛大學保羅·M·瓦爾伯格經濟學講席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Robert J. Barro提供了觀察中國經濟的另一種視角。他通過分析全球經濟增長的一些經驗教訓,來預測分析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他認為,影響經濟增長的指标是多樣的,如人均壽命、人口健康、生育率、教育獲得、體制質量衡量、儲蓄率、市場的開放程度、營商環境等。從全球經驗來看,随着一國越來越富,其GDP增長速度通常會呈下降趨勢。他認為,世界趨同的趨勢是不可扭轉的,随着中國變得越來越富有,也将跟世界越來越趨同。2010-2014年,中國人均GDP增速達到7.0%-7.2%。據他預計,中國人均GDP增速在2015-2020年期間可能會到4.7%的年均水平,而在2020年之後,将會逐漸下降至2%的世界平均增長水平。
在接下來的圓桌讨論環節,四位嘉賓圍繞金融如何服務供給側改革,針對報告進行分析和解讀。

中國人民銀行貨币政策司司長、Betvictor中文版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李波表示,該報告不僅僅對學術界和從業人員,對政策部門也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今年以來,央行實施了穩健、中性的貨币政策,就是不緊也不松。他進一步解釋,不緊就是貨币政策支持經濟的正常、合理的增長,要保持流動性的基本穩定,要維護金融體系的基本穩定,防止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不松就是貨币政策如果太松的話,可能僵屍企業、過剩産能就很難去掉。從服務供給側改革的角度,穩健、中性的貨币政策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就體現為不緊也不松。

李波認為,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要素市場進行市場化改革。要素市場包括資金、勞動力、土地市場等。金融服務供給側改革,就是要發揮市場在資金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就要通過擴大準入、放開價格、夯實基礎、加強監管這四個方面來實現。例如,在民營的準入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建設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放松管制可以考慮允許金融機構在服務收費方面更加自由;保證實體經濟、微觀主體、監管體制的健康,需要加強公司治理和内控。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朱進元表示,保險業具有損失補償、風險管理和資金融通的功能。随着整個經濟發展和保險業的進步,保險業的功能在不斷完善,特别是在信用征信、社會管理方面也衍生了一些新的功能。這些功能會在服務供給側改革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認為,在十三五期間,農業保險、責任保險、健康保險、養老保險、巨災保險會呈現一個飛躍的發展。特别是國家在推出健康保險的稅收優惠政策、養老保險的順延政策,将會撬動保險業最後一個大蛋糕,即養老保險市場的發展。“今後保險業的作用既會回歸保障,更會為我們國家的供給側改革和健康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他表示。

信達證券董事長張志剛針對債轉股問題發表了看法。他認為,這次的債轉股和90年代末期的債轉股相比有很大的變化。他認為,上一輪的債轉股主要是報表重組,這次的債轉股應該是一個價值重構的過程,即通過市場化和法制化這兩個原則,由金融機構選擇有市場發展前景的企業進行債轉股,在轉股的過程中對現有的資産進行剝離和市場化的估值。張志剛表示,這一輪債轉股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債轉股過程中,企業的過剩産能是不是真的能夠剝離和處置;二是轉成股權之後,銀行的持股公司是不是真能發揮股東的作用。

交通銀行研究中心副總經理,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周昆平表示,銀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應該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同時根據“三去一補、一降”的任務來開展改革。首先,要降低對于僵屍企業,特别是“兩高一剩”行業信貸的消耗,把更多的資源投到符合國家戰略的一些新興産業;其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為一些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再次,提供更多好的産品,一是通過債轉股盤活存量,搞活增量,二是推動銀行業自身的改革,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針對監管部門出台的一系列監管政策,周昆平認為,将會對銀行有比較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表外業務、同業業務、委外業務的收縮。“從長遠來講,應該對銀行穩健發展、對金融市場的穩定是有促進作用的,”他表示。

發布結束後合影
歡迎點此進入報告購買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