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保羅?博克納:全球化新動向

時間: 2017-03-22 09:18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漢斯?保羅?博克納(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主席):首先,我想強調一點,在我們談到全球這些挑戰的時候,不管是經濟還是政治的挑戰,我覺得經常有一點會被忽視掉,今天全球化是比之前來說,比任何以往時候都在更好的狀态,對于全球大部分多數人來說,我們實際上今天這種饑餓的人更少了,相比任何一個時代來說,我們受到饑餓的絕對人數是最少的,我們有更長的預期壽命,在全球相比任何時候都有更長期的壽命。
       我們也有更多的男孩和女孩,從絕對值和相對的角度來講,他們進入到學校,來獲得教育,相比以往任何時候數量都是更多的,當然從教育質量的角度還有改進的空間,從數量的角度,我們做的還是很好的。從安全的角度,我們今天也比任何一個時代都做得更好,過去的10年,比如說伊拉克、也門、利比亞等等這些國家,實際上在戰争,以及内戰中死亡的人數相比任何之前的十年都是更少的。
       當然這個并不會減少沖突國家這些人的苦難,這些沖突的國家他們有這樣的苦難,但是隻是給大家展示我們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就像你們的父母,以及你們的祖父母,他們過去50、60年取得的成就,它是一個經濟的奇迹。
       的确,中國10億人脫離貧困,還有一些進一步改進的空間,但是我覺得你們已經取得了非常不同尋常的成就,而且應該感到驕傲,應該對未來充滿信心,現在在過去的一年裡,自從北美和歐洲的金融危機以來,過去幾年,當然當時出現的金融金融危機在新興市場并不是影響很大,但是總體的情緒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的确還有金融危機的影響,比如說歐洲失業率比較高,在南部的歐洲經濟增長率也比較低,我們也看到,實際上之前的狀況變得比較糟糕,現在有些改進。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不是經濟學家,但是你們來自不同領域、不同的學院,我是經濟和商業方面的人士,所以我們要了解,不僅僅是到現實,還要看人們的情緒。
       今天的這種情況狀況是更糟糕的,在歐洲、北美這種情況都很糟糕,在很多新興國家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感受到現在事情變得非常糟糕,非常有意思的是,實際上在發達市場,人們對他們所擁有的也是挺滿意的,對自己的生活狀态也很滿意,但是他們對未來非常悲觀,而且會覺得未來是最糟糕的等等。在新興市場不太一樣,新興市場對他們所擁有的不是特别滿意,但是他們對未來有非常高的期望和希望,對自己的孩子也有很高的期望,也願意為未來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說你們、你們的父母,他們就是非常好的努力奮鬥的典範。
       現在我們談到了全球增長的未來,我想說的是我們不僅僅要看事實的數據,還要看一些情緒,尤其是負面的情緒,我也強調了全球化,為什麼?因為它的确是過去10年巨大的增長的一大驅動力,全球化技術使得我們生産力的提升,剛才也提到了幾點,更多的國際的合作,不僅僅是過去兩年,實際上每看到有這麼多談判,包括WTO的談判,還有一些區域的協定、雙邊的協定來解決這些問題。
       所以全球化包括技術的發展、國際公司等等,這些是在不斷驅動增長的根本力量,這些會繼續下去嗎?我們是否已經來到了全球化的結尾?很多人有這樣恐懼。總體的貿易,也就是進口+出口,呈現上升狀态,但是最近,可能有一些相應的影響,在過去的一兩年裡面我們也看到了相應的下降,總體的貿易占GDP的比例也是有上上下下的起伏,并不是非常平滑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所以在我做研究的時候和中國語言做研究的時候,毛澤東說了,就像波浪一樣是有上上下下的,但是希望曲線是積極正向的。雖然說我們有一些波動,但是總體的軌迹還是正确的軌迹。
       最近我們也遇到了一些難題,現在我們看一下之前一輪全球化的浪潮,我們有三個浪潮,每個浪潮都是由科技來推動的,還有經濟的内容,包括貿易還有所謂的治理和體制,比如說我們有蒸汽機,還有大規模生産,同時80年代後期、90年代中期出現了互聯網的發展,還有人們不斷的相互的信息的交流等等。
        同時我們也看到,第一輪就是19世紀英國推動的,還有一些其他的海上強國推動的,最主要的是英國,一戰二戰之後美國也成為了強國,過去的20到30年裡面是由中國推動的,中國占據了過去全球增長非常大的部分,這也是你們的父母,以及你們的祖父母對這個浪潮做了一個極大的貢獻,同樣的貿易的增長超過了GDP的增長,大概是5%到6%的增長率。全球的體制機制,比如說跨國銀行IMF和世界銀行,是19世紀二戰之後建立起來的等等,還有最近的WTO,極大的推動了全球化。
       之前我也介紹過,它帶來的不僅僅是正向的影響,我們也看到了生活質量極大的提高,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有更多的壓力,實際上收入的不平等已經是下降了,全球的角度來講是因為新興市場以及貧困國家、中等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之間的差距已經有了一定的彌合,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現在對于底特律的人們來說,人口下降了2/3,也有一些人他們所謂的就業的上升,所以他們認為全球化使他們丢掉了飯碗,但是美國、英國以及歐洲的一些地方,收入的不平等是有一些下降的,還有中國以及新興市場,例如像巴西這樣的國家,他們的收入的不平等也有一些下降。
       我們知道從絕對值的角度來講,大部分的人,他們現在已經更好了,所以有一些國家,美國、英國、中國這些國家他們的收入不平等加劇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帶來的一種負面的情緒,貿易的不均衡也會帶來相應的壓力和争端、沖突,不僅僅是美國和中國之間,其他的國家,我們看到全球化,一個國家的風險,一個地區的風險,同時也會影響到其他的地區,有這樣的風險的傳染性。
       我想非常有意思的一點,全球化會不斷的繼續,我們相信肯定會如此,因為總的來說會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但是各個不同的地區,會因為他們的能力、能源的差别,能夠去推動全球化,因為我們可以實現雙赢,如果我們能夠來共同應對這些異同點,就能夠實現共同的支持。
       我們有一些比較好的公司例如Uber、螞蟻金服、GE,他們都是很好的全球化的例子,他們也在進行新的全球化的遊戲。這裡我們所要了解的是,這裡到底在發生什麼,還有些人談到的商品貿易,以及貿易的保護主義等等,這種抱怨,可能并沒有那麼戲劇化,因為現在整個全球化的面貌已經出現了變化,比如說科技,我們現在有多元的世界,包括治理方面的改進等等,對于數字化的技術,過去幾年我們看到數字化的發展,這個跟互聯網有點差别,某種角度來講跟最新的浪潮是有關的,但是它不僅僅是互聯網,因為我們看到有大量的機會使得你能夠極大的改進生産力,而且有意思的是,比說所謂的規模效應不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我不是說每個人都會用3D打印機打印自己的午餐或者是打印T恤衫,這就太過了,但是我們看到有更多的機會,比如說更小的工廠有更多的機會留給消費者自己,而不是所有的都是中央化的大規模的生産。
       因此很有意思的一點,人們相互交流或者是工作的方式,也是更多的跟服務、知識相關的,不再和實際的物品、産品相關的,當然我們還是要有一些實際的物品,但是我們當然需要有一些實體的食品确保我們有足夠的營養,但是我覺得服務這塊的數據和信息将會是未來各國之間的交流和經濟體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時我們也看到不再是一個國家主導一切,像之前中國、美國以及英國,現在将會是多極的世界,從某種角度講會變得更好,因為它能夠使得效益更多的分到各個國家,而且各個地區還需要進行合作,中國将會是非常重要的,印度也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歐洲也是如此,北美,某種階段拉丁美洲也會加入,并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某些階段非洲也會發揮他們的作用。
       所以全球治理将會更加複雜,剛才也談到了亞投行和金磚發展銀行,将會有一些其他的機構和其他的一些平台,比如說金磚國家共同進行談判,也有很多的區域性和雙邊的協議協定,比如說兩國之間或者是幾個國家之間達成了一些協定,這些都使得一方面取得進展,但是另一方面變得更加的複雜,所以新的階段的全球化,将會使第四輪的全球化更加複雜。
我們來探讨一下全球經濟的新趨勢。
       第一,工業4.0。剛才也談到了科技方面,尤其是基礎設施以及能源等等,但是工業4.0将能夠根本性的改變我們生産的方式,當然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些工廠他們的機器可以相互之間對話,還有機器可以跟原材料進行對話,不需要有人工幹預,當然幾年的時間後你會看到更多靈活的方式進行生産,像我之前提到的一樣,這種所謂的規模效應的曲線就會變得更加平,你就不會有太多的全球化大規模的生産,會有更多的本地化生産,你會有更多的靈活度,而且将會有更多的服務,大家都會提到服務,為經濟做出了70%-80%的貢獻,制造業在美國降到了10%以下,一個公司的物流進行外包以後,物流的服務變得很重要,鋼鐵的公司将物流的服務外包了,還有汽車公司也是如此,他們制造業就變少了,但是服務還是會占70%到80%的增長值。
       所以說這意味着新的全球化将不再會是創造生産産品,以及大宗産品,而是更多的服務,不僅僅是金融服務,還有物流以及媒體的内容,以及健康、教育等。在物聯網的世界裡面,沒有任何的局限,你的研讨會和講堂,你可以再遠程來做,或者是中國的教授可以做這樣的講課,美國或者是澳大利亞的人也可以來聽,這是全球化的,而且你可以看到這實際上也是服務的出口,有很高的增加值。
       另外比較有意思的是什麼,今天很多的全球化是由大的跨國公司驅動的,因為現在有這種平台類的公司,馬雲的阿裡巴巴、谷歌以及還有其他的平台公司的出現,這樣的話有一些中小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大有可為。他們在過去幾年當中,我也通過B20和G20跟馬雲在進行合作,他也希望有一個電子的全球交易平台,其中有上千萬家的公司,他們可以是買家、也可以是賣家,這是非常強大的工具,因為通過這個平台創造了這樣的機會,給成千上百萬的創業者這樣的機會,這是全球化的大的合作,當然現在還是個願景的階段,還有很多障礙。但是,我覺得這是非常強有力的工具。
       這樣的話,也給全球化一個新的全新的意義,可以允許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全球化的過程當中,而且可以積極的參與。
       消費者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可以看到一些大公司,以前的生産隻是兩季,也就是說春季或者秋季,但是他們現在跟消費者的需求非常結合的生産,而且生産的季節也在縮短。這樣的話,生産設施也更加靈活,可以實現這樣的目标,也就是說每個星期可以生産一些新的産品,比如說zara這些店裡面,或者說其他的産品供應。
       确實我們現在還是有所謂的國家資本主義,以及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從國家或者産業的角度來講,在影響競争。但是,你可以看到,在未來來講,你會發現本地的内容在不斷地增加,本地化在增強。但是你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是可以跟别人合作的,使得生産和生産量可能在一個地方,或者另外一個地方更加靈活的安排了。就是說這個并不見得不利于全球化的進程。
       而且你可以看到全球化新的模式,我們可以看到有更多的包容性參與。你從地方、區域或者全球層面來講,它不僅是一個維度,而是三個維度,你可以看到現在已經開始從資源勞動力密集轉向技術密集的全球化。也就意味着,确實各個國家、企業來講也要相應的變化,與時俱進。
       那麼對于公司意味着什麼呢?如果大家可以看一下,公司必須重新思考,它到底要從事什麼樣的業務?比如說汽車公司生産汽車,但是你實際上在流動性的業務領域,你要提供流動性。現在有時候有一些人可能隻是從A到B,有人可能就是要确保一輛汽車能夠實現無人駕駛的技術等。
       這個方面确實可以去讓我們思考,企業到底從事什麼樣的業務,你是生産汽車的?還是說給大家提供移動性的;你提供人們提供家,還是隻是提供抵押貸款的。所以,你要重新思考,到底業務是什麼?你要跟誰合作?你不可能自己孤軍奮戰,提供所有的服務和産品,你要考慮一下,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怎麼去運行。
       你要考慮你的價值鍊是什麼樣的,需要重新思考。比如說,這些是我可以做的,價值鍊其他方面可以外包出去,競争對手也可以成為合作夥伴,是一種競和的關系,大家實際上是在價值鍊不同的方面,最終來講,要考慮你的組織模式,也就意味着你可能更加分散,去中心化。
       以前的模式會在一個中心做出所有的決策,現在有很多分散的單位,不管研發、營銷、銷售、生産,這些都是分散性的,你需要這些人更加滿足當地區域層面上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全球層面上消費者的需求。
       所以,這對于我們世界,對于中國意味着什麼?我覺得就是我們要重塑信心,全球化确實會非常重要,不僅頭腦裡面想想,而是要真心認識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打破很多的瓶頸。
       對于國家來講,你必須要有這樣的自信心。歐洲确實比較喜歡自信的概念,因為我們人口的老齡化,未來肯定比現在更糟糕。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歐洲我們一定要重塑信心,日本實際上也是人口老齡化、人口增長不斷地下降,對這種國家要進行重塑信心,而且政府要确保,他們能夠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樹立更多的邊界或者障礙,而是應該合作,你可以看到,英國脫歐了,對歐洲來講實際上是一種後退,但是對歐盟來講,還是比較有好的模式,你可以看到中國的遊客在歐洲,而且你可以看到全球其他的地方來講,都會去到歐洲,不僅僅是叙利亞的難民,因為它實際上是可移居的一個地方。
        從這個角度來講,政府應該來更好的合作,而不是說大家一見就很糟糕,不應該像特朗普那樣,在美國經常說各個方面的不好。确實我們現狀需要改進。站在政府的角度,你要傳達一個正面的故事,而不是自己成天抱怨事情很糟糕。
       最後一點,大家正處在推動全球化的進程當中。習近平主席在4月10号會在佛羅裡達會見特朗普,我希望他們能夠找到共同的立場,确實某些方面可以進一步改進。但是,我們不希望從過去從頭再來。我們對中國來講,在短期你可以既不開放國内市場,而且能夠融入到經濟的全球化當中,我覺得這個角度來講,中國還是任重而道遠,總體來講中國可以确保有互惠互利的精神,我們可以雙赢,确實我們要推動互惠互利的原則,從長期的角度來講,我們應該積極采取主動,能夠更好的協調或者推動全球貿易的改進,實現我們的目标。
       對中國企業來講,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重新思考,到底你從事了什麼樣的業務領域,而且你要進行不斷地鞏固你的業務,确保你能夠遵守市場的機制,比如說私人企業來講,你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來推動未來的發展,不應該過渡保護國企的現狀。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中國的這些企業來講,現在也在不斷地投資到更加高附加值的産品,或者高科技的産品,或者說知識技術密集型的産業領域。像紡織業、塑料的設備等等,這些方面可能要轉移到東南亞或者孟加拉,以及其他的地方,這個實際上對中國不是一個損失,我覺得相反是一個機遇,确實來講,有時候你們可能面臨壓力,我覺得中國一定向價值鍊上遊走。
       另外一點,對于全球化的競争而言,中國企業一定要确保在很多方面都要比較強大,你要了解當地的需求,而且要滿足當地的需求這很重要。對于研發、銷售、營銷、制造這些單位,一定要分散化,而不是集中在一個中心,這樣的話才能夠使中國的企業成為真正全球性的企業,并從中獲益。
       在座的各位,我希望未來會認識中國的跨國企業,或者去歐洲、美國,或者北美進行工作,我希望那一天的時候,你們可以在别的國家工作的時候,可以自主學習,而且可以給你的公司帶來更多的價值。當然,很多中國的公司在走出去的時候,也要從當地進行招工,創造本地就業,這樣的話才能打造真正全球化的團隊。當然大部分還是中國員工,希望未來可以容納其他國籍的人,打造這個團隊,這樣的話使中國的跨國企業能夠更好的有競争優勢。
       其實日本和韓國在這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好,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在歐洲和美國的公司都會發現,領導層國際化的視角非常重要。
       我非常有信心,雖然我們前面的挑戰非常多,可以說不僅在美國,或者波蘭、匈牙利、菲律賓等等其他的國家,都有民粹主義的傾向,這種現象很多,有很多問題、很多挑戰。但是我覺得是你們來打造并影響未來,你們會扮演重要的角色,來塑造未來,我要鼓勵大家,不應該陷于成天抱怨,或者說整天展望未來的前景,你應該找到一種方式,真正實現未來。确實會有挫敗,但是我希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如果你要找工作,你可以到我們BCG工作,我們歡迎各種背景的人,謝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