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論道丨張瑞申:财報電話會議中的氣候價值和價值觀發現

時間: 2024-04-19 16:01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24年4月12日,上海财經大學會計學副教授張瑞申做客第四十四期“清華五道口綠色金融講座”,圍繞“财報電話會議中的氣候價值和價值觀發現”主題,分享了近期與合作者共同撰寫的工作論文Climate Value and Values Discovery in Earnings Calls (Sautner, Lent, Vilkov and Zhang, 2024)。

為加強觀衆“沉浸式”學習體驗,本期講座首次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并邀請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擔任現場主持。

主要觀點如下:

1.在氣候變化相關的信息挖掘過程中,金融分析師不僅分析傳統的财務價值,還關注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展現的道德和責任觀念。

2.氣候變化和價值觀相關的信息在股市中具有顯著的影響,能夠驅動投資者的交易活動。

3.市場對于能夠深入理解和解讀氣候變化對企業影響的專業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因此,專注于氣候變化領域,尤其是擅長價值發現的分析師,通常能夠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講座開始,張瑞申首先提到,随着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受到全球關注,資本市場中的各方參與者也開始更加重視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方面的表現。金融分析師作為資本市場中的重要信息中介,他們的關注點對投資者決策具有顯著影響。在此背景下,理解投資的驅動因素對于推動該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張瑞申解釋了價值驅動(value)與價值觀驅動(values)的概念。價值驅動是指投資者出于金錢利益驅動,通過評估公司的可持續性來更好地評估風險與收益,進而尋找投資機會。價值觀驅動則是指非金錢偏好驅動,例如,影響力基金可能不僅關注資産的增值保值,還希望通過投資實現特定的社會或環境目标。

基于此,張瑞申與其合作者試圖分析金融分析師如何評估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财務風險(定價氣候風險、企業在碳補償等方面的投資),并同時考察分析師如何評估企業在綠色轉型(如綠色技術的消費與盈利能力)以及對可持續投資的理解。張瑞申表示,這篇文章期望揭示分析師在評估企業氣候變化風險時,如何平衡價值驅動與價值觀驅動,并為投資決策提供全面的視角。

随後,張瑞申詳細介紹了文章的研究思路。首先,文章數據樣本涵蓋了2003年至2021年間11,855家公司的313,380次電話會議記錄。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技術和模型,如改進後的FinBert 模型[1]和道德基礎詞典(Moral Foundation Dictionary)[2],來系統地分析分析師與公司高管之間的對話,從而進一步識别和量化涉及氣候變化、價值驅動與價值觀驅動的相關内容。

注:[1] FinBert模型是一個專為金融領域定制的預訓練語言模型,通過深度學習對金融語料進行訓練,可以理解金融文本、處理财務報告等方面。

[2] 道德基礎詞典(Moral Foundation Dictionary)用于多維度幫助研究者識别和量化文本信息中所隐含的人類道德觀念。

為了更深入地探究價值驅動與價值觀驅動相關的氣候問題,文章對買方、經驗、行業專長等對話中的問題進行回歸分析,同時還通過使用命名實體識别(NER)來識别對話中的具體内容,包括貨币價值、法律、數字、時間、地點、事件、組織和國籍。随後,文章進一步研究了價值驅動與價值觀驅動是否影響投資者的交易行為。

最後,為研究氣候變化或價值/價值觀驅動是否會對分析師的職業發展産生積極影響,文章通過領英才(LinkedIn)構建了一個包含1800多名分析師從2000年至2022年職業記錄的綜合數據集,涵蓋了教育、工作經驗、職業發展等信息。

文章研究發現,第一,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分析師開始關注企業的氣候應對策略和ESG表現,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分析師在電話會議中提問的内容和焦點。因此,與氣候相關的問題逐漸增多,與價值相關的問題變得相對重要。在這些電話會議記錄中,10%圍繞氣候相關主題,73%涉及基于價值驅動(value)的讨論,30%深入探讨以價值觀(values)為中心的對話。

第二,與價值驅動(value)相關的内容在氣候對話中更為常見,并且更多地與金錢和實踐相關聯,而與價值觀驅動(values)相關的問題更多地與法規、組織和國籍相關聯。

第三,通過觀察ESG基金持倉情況發現,當電話會議中提及氣候變化問題和價值觀的信息時,能夠影響投資者的交易決策,驅動投資者的交易活動。ESG投資者會引導市場更加關注與氣候相關的價值觀問題。

此外,市場對于能夠深入理解和解讀氣候變化對企業影響的專業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因此,專注于氣候變化領域,尤其是擅長價值發現的分析師,通常能在職業發展方面獲得一定優勢。

講座最後,張瑞申總結到,金融分析師在發掘和生産氣候變化信息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價值和價值觀方面的考量為ESG領域帶來新的視角。同時,這篇文章創新地提出以分析師的提問文本來定義其專業及預測職業成果,并通過引入先進的BERT模型和道德基礎詞典(Moral Foundation Dictionary),不僅為評估分析師的專業技能提供了新的标準,也為分析師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提供了有益指導。

講座介紹

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方向,綠色金融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如何平衡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如何有效利用市場機制和政策激勵來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标的實現、以及有哪些可借鑒的低碳轉型路徑,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烈讨論。為探索綠色金融的發展方向,Betvictor中文版主辦、綠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承辦了“清華五道口綠色金融講座”雙周系列活動,邀請國内外傑出的專家學者 ,就“碳中和”、綠色金融、ESG、氣候風險、可持續發展等前沿問題開展專題講座,促進前沿學術與政策研究和行業實踐探索的交流對話。

嘉賓介紹

張瑞申,上海财經大學會計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會計與财務研究院研究員。于2020在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Summa Cum Laude),并于2018-2019學年在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訪學。擅長将應用非結構化數據處理應用于實證經濟學研究中。研究興趣包括可持續金融(氣候變化,碳中和,ESG等)、資本市場、高管薪酬和公司治理、政治經濟學。

>>更多精彩内容 ,點擊此處,觀看講座回放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