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2018年 第 23 期】國内外金融危機傳染與幹預的典型案例分析

時間: 2018-09-12 09:53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摘要:

       本文選取了1990年代日本資産泡沫危機、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2009-2012年歐債危機、2015年中國A股股災等五次重大危機,分别歸納梳理了其發生原因、演變脈絡、風險傳染機制,政策幹預及其效果,并總結了這些危機演變的共性以及幹預政策的經驗教訓。我們的案例梳理表明,重大危機的爆發至少具有如下七個方面的共性:(1)高杠杆是重大危機爆發的共性因素。(2)對風險爆發是否會演化成系統性危機的判斷有很大難度。(3)存在大規模的問題資産未被識别且難以分離定價。(4)資産抛售是危機傳染的主要渠道。(5)在某些情況下,私人部門危機到主權債務危機的轉變很快。(6)在政策應對方面,重大危機爆發之初,政府部門往往存在明顯的預判失誤。(7)危機爆發以後,市場影響力巨大的第三方機構的市場報告或者信用評級行為,可能成為助推危機惡化的重要因素。通過梳理五次重大危機的政策幹預,我們總結出如下六個方面的經驗教訓:(1)對危機的傳染鍊條和後果有清晰的認知,對救助的成本分攤較快達成共識,是危機幹預政策有效的前提條件。(2)需要事先建立危機應對和幹預方案及法律授權程序,否則容易導緻無法有效實施幹預,或者引發過度幹預的問題。(3)重大危機發生以後,政府或央行如果過度擔心道德風險而放棄救助, 可能會加劇危機。(4)主導幹預的主體必須要有足夠的市場可信度,同時,缺乏獨立性也會對央行發揮最後貸款人的功能形成制約。(5)跨部門協作制定綜合幹預措施,同時在傳染鍊條的各個環節發力,有助于快速控制危機,被動跟随式的幹預可能推動危機蔓延到其他部門。(6)幹預政策的力度需要有壓倒性的優勢,才能有效緩解市場恐慌情緒。

       全文下載:國内外金融危機傳染與幹預的典型案例分析

Baidu
sogou